灵蛇献瑞贺新春,鹊上枝头万事新。寒假如期而至,为了帮助家长们更好地建立并维系良好的亲子关系,我校心理健康中心为大家准备了一份寒假心理调适指南,希望能帮助家长和孩子拥有美好的假期生活。
【全面看待考试成绩】
考试和成绩固然重要,但是这并不是衡量孩子的唯一标准。作为家长,我们要全面看待孩子的考试和成绩。考得好要合理奖励;考得不好,切忌一味训斥、打骂,与孩子一起分析错题原因,让孩子感觉到“我们在一起”;引导孩子对考试成败归因于努力程度、学习方法等可控因素。
【陪伴是最好的教育】
比起物质上的保障,给予孩子精神上的滋养更为重要。只有在父母无目的的、“用心”的陪伴中,孩子才能产生归属感、安全感,坦露真实的自己。这时候,教育不仅会自然发生,而且效果极其明显。

【先处理情绪再解决问题】
当孩子的成长不及预期,我们家长情绪不稳时,可以在选择暂时离开当时的环境、直接表达自己的负面情绪后,以“暂停”当下的事件、让自己一个人待一会等方式平复情绪,待情绪恢复时再按下“重启”键。只有先处理好大人自己的情绪,才能够真正帮助孩子解决问题,而不是制造问题。
当孩子有情绪时,先稳定孩子情绪,再着手沟通和解决问题。
①稳定孩子情绪:可以抱抱孩子,了解孩子的感受和详细事情经过;
②接受孩子的情绪:“我知道你很伤心生气/委屈/觉得不公平……”,帮助孩子说出他的情绪;
③ 允许孩子不破坏财物和不伤害他人的情绪宣泄行为的发生:例如,独处、呐喊、跺脚、捶枕头等;
④信任孩子:在孩子情绪稳定后,再询问孩子对问题的解决方法;必要时给予建议。不要问题一出现就直接给予建议。

【身教大于言传】
要求孩子少玩电子产品,但我们家长却抱着手机不放;希望孩子下楼运动,但我们家长自己却窝在沙发不动弹;斥责孩子不到开学不打开书包,但我们家长连书都不碰一下……凡事在要求孩子之前,家长朋友们如果能够以身作则,通过自己的行为举止向孩子传递做人做事的准则与态度,这种教育方式无需华丽的辞藻,却能直击心灵。

【关注孩子,但不要关住孩子】
出于对孩子们的爱,部分家长可能习惯告诫他们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甚至为他们安排好每一天,悉心过问孩子们的喜好、朋友、想法,并美其名日“我是为你好”、“听我的不会错”。长此以往,亲子矛盾越来越多,我们需要做的是“关注”孩子的健康,尊重孩子的成长,不限制,不溺爱,也不强行为孩子遮风挡雨。
【“三学会”原则 赋能家长】
家长的观念、思维、行为和策略,直接影响孩子假期生活的品质,影响孩子成长的品质,影响家庭教育品质。家长如何才能高质量陪伴孩子过好这个寒假呢?“三学会”原则,赋能家长,陪伴孩子过一个有质量的假期。
一、学会留白
尊重孩子寒假期间,亲子天天在一起,稍不注意则容易产生摩擦和冲突。因此,智慧的家长要学会“留白”,尊重孩子的成长空间和时间。要有儿童立场,能换位思考。家长可以根据学校的假期作业、家庭教育实际、孩子特点等综合因素,和孩子共同商讨、共同完成假期规划,形成假期亲子约定,让彼此有空间,予以尊重、理解和鼓励,从而让学生和家长的寒假都过得舒服自在。
二、学会共长
家长需要树立终身学习观念,在“家长”这个角色上学习永无止境,家长也永不退休。陪伴孩子过假期,要学会共成长,乐于镜面研修。加强亲子陪伴,亲自养育:一起阅读、一起锻炼、一起活动、一起交流、一起做饭……发挥父母的作用,共同参与孩子假期生活:父母和孩子一起做有意思的假期活动,寓教于日常生活之中,言传与身教相结合,才能对孩子成长产生潜移默化的效果,父母与子女共同成长。

三、学会相处
日常生活中,看到和谐幸福的家庭亲子关系,令人羡慕不已;看到相处紧张压抑的家庭亲子关系,令人担心不已。究其原因,就在于家长不善于和孩子相处。亲子相处之道就在于“五多”:多倾听,蹲下来倾听孩子内心的声音;多交流,让孩子愿意和你分享心中所思、所想、所悟;多陪伴,高质量的陪伴是身心都在一起的陪伴,沉浸式的陪伴;多合作,主动合作,积极合作,让孩子成长在安全的完成任务环境中;多民主,孩子有想法或困难时,能有机会、有平台、有通道可以自信大胆的表达。
寒假漫漫,快乐成长。愿大朋友们、小朋友们在新的一年里,勇敢地向前奔跑,照顾好身体和心情,平安、健康、充实地度过这个寒假。期待春暖花开时节,我们重逢于美丽的校园!

供稿:校心理健康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