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学校概况
学校介绍
现任领导
部门设置
校园撷英
校务公开
每周工作
政策法规
管理制度
招生收费
学校规划
每周菜谱
党建在线
党建动态
青年工作
统群工作
银龄生辉
教学工作
教学管理
校本教研
课程实施
教学展示
书香校园
对外交流
德育天地
德育活动
年级建设
管理制度
家校共建
心灵驿站
教研之窗
教坛漫步
科研成果
教育前沿
课题研究
体卫艺安
阳光体育
卫生健康
多彩艺术
平安校园
年级管理
教学管理
学生活动
特色课程
戏剧课程
急救课程
新闻
国际课程
生命教育
科学教育
师生风采
群英荟萃
教师天地
莘莘学子
招生频道
招生简章
德育天地
德育活动
国旗下讲话
主题班会
社会实践
专题教育
年级建设
高一年级
高二年级
高三年级
管理制度
家校共建
心灵驿站
咨询室介绍
成长心理
润心e家
成长心理
当前位置:
首页
->
德育天地
->
心灵驿站
->
成长心理
->
正文
快乐第六扇门:重建
信息来源:
发布日期:2010-03-18
重建快乐的过程需要耐心和时间,尤其遭遇重大灾难时,更需要长期的耐心和时间。
任何人不幸遇上重大的挫折和打击,伤心悲痛是正常的反应,但是无须终日悔恨内疚或灰心丧志
生命中有一些重大事件会令我们悲伤、痛苦,甚至感到心如破碎,如亲人去世、失业、天灾人祸等,这种挫败和打击常是不可磨灭的烙印。
林
小姐失去了从小相依为命的母亲,在痛心之余不断地自责:“早知道,我会多关心她的病,在她有生之年,应该更孝顺她,不该常跟她顶嘴……。”
王
先生经营的公司遭到重大亏损而面临破产危机,心灰意冷地说:“我这次真的完了!对目前的状况毫无能力解决,我真差劲!我没用……。”
当然,任何人不幸遇上重大的挫折和打击,伤心悲痛是正常的反应,但是无须终日悔恨内疚或灰心丧志,因为这样不仅使自己成为事件的受害者,既无法在今日的逆境中生存,也不能在明日的顺境中成长。这样的形容并非危言耸听,我见过不少碰到挫折或失败的来访者,其无助彷佛世界末日的恐惧,其无望有如大难临头的惊吓,他们完全忘记自己原有智慧和能力,以及过去克服挫败的成功经验。更糟的是,他们内心不断地被“负向内言”环绕着。这些像自我对话的负向内言不仅于事无补,也使自己很快地失去信心和勇气。因此,有时与其说自己是事件受害者,不如说是自己想法的受害者。
受害者终日沉溺在自己的无助和无望中,看到的都是黑暗的一面,经常抱怨、悲伤、烦忧、害怕,甚至怨天尤人。这种心态自然不可能有自信面对现实,他们的未来也将是悲惨的结果。因为不快乐的受害者惯用负向内言,如我完了、我毫无办法、我没用、早知道……等等不好或消极的想法,并在这种逃避或借口中一直打转,放弃了掌握自己快乐的责任。遗憾的是,他们遗忘了也能运用“正向内言”来帮助自己积极地改变,享受生命的快乐。
就像
林
小姐鼓励自己:“我失去了心爱的亲人,我是很痛苦,但自责没有用。我可以渐渐站起来,母亲在天之灵也希望见到我快乐。”或者如
王
先生激发自己:“我失败了!没错,我接受这惨痛的教训。而且过去我也曾有过类似的失败,只要自己不被击倒,必可东山再起。”
也许你会嘲笑这是自我安慰的阿Q
精神,然而事实证明绝不是。
林
小姐
和王
先生在咨询中开始学习运用正向语言的那一刻,他们不再是受害者的角色,他们从不断的自我鼓励中拯救自己脱离苦难,进而成为生命的胜利者。
林
小姐
和王
先生目前过得很快乐、很丰盛,因为他们明白陷入负向的内言中,只有让自己愈陷愈深的道理,他们也体会到正向的内言才能帮助自己转危为安、否极泰来。我相信他们日后仍会碰到挫败,但是他们已学会如何有效地改变想法来走出阴霾、创造快乐。
快乐的人无非是先接受挫败的事实,全然地感受自己内心的伤痛、害怕、担忧、烦恼等,然后思考有效的因应方法,采取建设性的行动计划。
认清生命的重要讯息了吗?展开行动吧!抛开受害者标签,挥去内心的抗拒,排除成长的阻碍。如果仍觉得行动的力量不够,大声对生命中发生的挫败说:“是的!我接受!”这不是放弃努力,这是释放,这是再出发,因为只有承认挫败,才能找回生活掌控的能力,享受超越生命苦难的愉悦。
快乐的人一样会遭遇到挫折和失败,快乐的人也不是过着无风雨、天常蓝的日子。生命会带来痛苦是无法避免的事实,这是人类生活经验的一部份。然而,快乐的人懂得如何面对苦难,他们不否认和逃避挫败的事实,真诚地感受心灵深处的伤痛。他们也会有消极和负向的想法,但很快地就让它过去,转而以积极的心态、有效的因应方法来重建快乐。观察他们走出苦难和重建快乐的方法,其实没有什麽秘诀,无非是先接受挫败的事实,全然地感受自己内心的伤痛、害怕、担忧、烦恼等,然后思考有效的因应方法,采取建设性的行动计划。具体而言,他们运用的步骤如下,可因个人情况弹性地调整或修改:
1.
我对________________
感到伤痛(或害怕、担忧、烦恼…)。
2.
我的伤痛(或害怕、担忧、烦恼…)是因为 _________________
。
3.
有什么可以使我有效地因应这种困境?写下各种可能的因应方法。
4.
哪个方法是正向的、可行的?有哪几个好方法可以结合起来?
5.
我可以立即采取的行动是: _________________
。
6.
采取行动后,检视和评估自己的收获。然后,思考下一步行动,是持续进行?还是寻找或创造新的方法?
切记!重建快乐的过程需要耐心和时间,尤其遭遇重大灾难时,更需要长期的耐心和时间。今年春节期间在四川地震灾区访视的半个月里,我看到一路上不少令人感动的标语,尤其映秀镇、红白镇等地的“三年基本恢复、五年发展振兴、十年全面小康”的灾后重建标语,让我在流泪感伤中看到信心和希望,因为任何苦难后的快乐重建不正是如此吗?
当然,并不是每个人都会经历到如此难忘的挫败或灾难,也许当时自以为是难以承受或活不下去的大事,事后发现并没什么大不了。举例而言,我回头去看自己过去的一些挫折,当时都有日子过不下去的苦楚,尤其是当年在考研失败、失恋、车祸等一连串的挫败后,自觉身心伤痕累累,甚至有不想活的念头。我的母亲在多次鼓励未见效后,她严肃地看着我说:“你以为自己遭到多大的挫折了?我告诉你,你的未来人生还有更大、更多的挫折和失败。儿子,你必须站起来!”是的,与日后的人生经历比较,那些挫败算不了什么,事后想起当时的负向想法也觉得幼稚好笑。母亲那一段话不仅让我当时重新站起来,而且成为终身受益的感恩。同时,我也感谢昨日的每一次挫败、每一个难关,它们帮助我不断地成长,这不正是“不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的写照吗?
有时,我们生活上的一些小挫折,也会使自己心里难过、不舒服好一阵子,快乐的人不会让它积累在心里,干扰自己的生活
有时,我们生活上的一些小挫折,如错过要搭的车、忘记重要的约会、遗失名贵的物品、与亲人间的争吵、被同事误解等,也会使自己心里难过、不舒服好一阵子。虽然随着时间的流逝,大多数的此种小事会远离我们的记忆,但是总有少数小事会重复地出现,而我们又让它积累在心里,并且不断地干扰着自己现下的生活,其压力程度可能不输于重大挫败,别忘了此时运用正向内言也很有效。
一次课堂上,我问学生对挫折的看法。在热烈讨论中,有一个女学生形容是:“生命中的重大挫折,就像交响乐中的乐章,而生活中的芝麻绿豆的小事则有如乐章中的插曲。”是的,我们能从生命中的重大苦难走出来,反倒是因生活中的鸡毛蒜皮小事让自己烦忧气恼,甚至寝食难安,想想真不值啊!台湾的一个演艺人员在走出多年抑郁症后,当记者问他如何做到时,他笑著说:“看开点!”
是的,生活的一些挫折只是小插曲,开心地创造生命的大乐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