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没有热门专业,只有适合专业。
很多学生盲目赶“热门”,到了大学由于不适合该专业,只好开始“混“。 的确,“热门”专业自有诱人之处,然而,面对“热门”专业,我们必须冷静思考。
出现“热门”专业不足为奇。因为人才市场同样受价值规律的支配,市场供求关系决定了市场活动的冷和热。某种人才短缺,供不应求,相关专业就“热”,反之则“冷”。“热”到一定程度,人才市场开始饱和,供过于求,“热”就会向“冷”转化。盲目追求热门,很可能揪住的是热门的尾巴,等四五年毕业后,昔日的“宠儿”,已变成昨日“黄花”。
此外,如果自己的潜能优势不在“热门”专业上,建议要避免拿自己的短处去与别人的长处较量,安心在适合自己的专业中发挥自己的潜能优势和特长,反倒有可能大显身手,作出一番成就来。
那什么样的专业才叫适合自己的呢?
2、 “适合”的判断标准
第一,兴趣。
一个并不喜欢与人打交道的学生如果让他去当老师显然是不适合的。学生在选择专业时,首先要从自己的兴趣出现,思考自己喜欢什么,以后想从事什么样的工作。
第二,能力。
加德纳教授认为人在实际生活中所表现出来的智能是多种多样的,这些智能可被区分为七项:语言文字智能、数学逻辑智能、视觉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音乐旋律智能、人际关系智能和自我认知智能。每个人都有一到两种智能会发展的特别好,成为自己的优势智能,因此在选择专业的时候要从自身的优势智能出发考虑,自己具不具备从事该专业的能力。
语言文字智能(Verbal/Linguisticintelligence)是指有效的运用口头语言或书写文字的能力。这项智能包括把文法、音韵学、语义学、语言实用学结合在一起并运用自如的能力。律师,演说家,编辑,作家,记者等是几种特别需要语言智能的职业。
数学逻辑智能(Logical/Mathematicalintelligence)是指有效的运用数字和推理的能力。这项智能包括对逻辑的方式和关系,陈述和主张,功能及其他相关的抽象概念的敏感性。数学家、税务、会计、统计学家、科学家、电脑软体研发人员等是特别需要逻辑数学智能的几种职业。
视觉空间智能(Visual/Spatialintelligence)是指准确的感觉视觉空间,并把所知觉到的表现出来的能力。这项智能包括对色彩、线条、形状、形式、空间及它们之间关系的敏感性,也包括将视觉和空间的想法具体的在脑中呈现出来,以及在一个空间的矩阵中很快找出方向的能力。向导、猎人、室内设计师、建筑师、摄影师、画家等是特别需要空间智能的几种职业。
身体运动智能(Bodily/Kinestheticintelligence)是指善于运用整个身体来表达想法和感觉,以及运用双手灵巧的生产或改造事物。这项智能包括特殊的身体技巧,如平衡、协调、敏捷、力量、弹性和速度以及由触觉所引起的能力。演员、舞蹈家、运动员、雕塑家、机械师等是特别需要空间智能的几种职业。
音乐旋律智能(Musical/Rhythmicintelligence)是指察觉、辨别、改变和表达音乐的能力。这项智能包括对节奏、音调、旋律或音色的敏感性。作曲家、演奏(唱)家、音乐评论家、调琴师等是特别需要音乐智能的几种职业。
人际关系智能(Inter-personalintelligence)是指察觉并区分他人的情绪、意向、动机及感觉的能力。这包括对脸部表情、声音和动作的敏感性,辨别不同人际关系的暗示以及对这些暗示做出适当反应的能力。
自我认知智能(Intra-personalintelligence)是指有自知之明并据此做出适当行为的能力。这项智能包括对自己有相当的瞭解,意识到自己的内在情绪、意向、动机、脾气和欲求以及自律自知和自尊的能力。自我认知智能强的人通常能够维持写日记或睡前反省的习惯:常试图由各种的回馈管道中了解自己的优缺点;经常静思以规划自己的人生目标;喜欢独处,他们适合从事的职业有心理辅导、神职等。
第三,性格。
简单来说,性格分为内向和外向。瑞士心理学家荣格认为内向者的兴趣所在不是外部世界而是自己的内心世界,即自己的观点、思想、情感和行为;而外向者则把心理能量或者兴趣指向环境中的一切。具体到专业选择上,如果说让一个内向的人做销售、管理类的工作,他不善与人交际,会觉得很痛苦;同样的,让一个外向的人去从事会计或者研究型的工作,他也会觉得不舒服。因此,关注自己的性格特点与专业是否匹配很重要。
第四,职业价值观。
职业价值观是指人生目标和人生态度在职业选择方面的具体表现,也就是一个人对职业的认识和态度以及他对职业目标的追求和向往。理想、信念、世界观对于职业的影响,集中体现在职业价值观上。
美国心理学家洛特克在其所著《人类价值观的本质》一书中,提出13种价值观:成就感、审美追求、挑战、健康、收入与财富、独立、爱、家庭与人际关系、道德感、欢乐、权利、安全感、自我成长和社会交往。我国学者阚雅玲将职业价值观分为如下12类。
(1)收入与财富。工作能够明显有效地改变自己的财务状况,将薪酬作为选择工作的重要依据。工作的目的或动力主要来源于对收入和财富的追求,并 以此改善生活质量,显示自己的身份和地位。
(2)兴趣特长。以自己的兴趣和特长作为选择职业最重要的因素,能够扬长避短、趋利弊害、择我所爱、爱我所选,可以从工作中得到乐趣、得到成就 感。在很多时候,会拒绝做自己不喜欢、不擅长的工作。
(3)权力地位。有较高的权力欲望,希望能够影响或控制他人,使他人照着自己的意思去行动;认为有较高的权力地位会受到他人尊重,从中可以得到 较强的成就感和满足感。
(4)自由独立。在工作中能有弹性,不想受太多的约束,可以充分掌握自己的时间和行动,自由度高,不想与太多人发生工作关系,既不想治人也不想治于人。
(5)自我成长。工作能够给予受培训和锻炼的机会,使自己的经验与阅历能够在一定的时间内得以丰富和提高。
(6)自我实现。工作能够提供平台和机会,使自己的专业和能力得以全面运用和施展,实现自身价值。
(7)人际关系。将工作单位的人际关系看得非常重要,渴望能够在一个和谐、友好甚至被关爱的环境工作。
(8)身心健康。工作能够免于危险、过度劳累,免于焦虑、紧张和恐惧,使自己的身心健康不受影响。
(9)环境舒适。工作环境舒适宜人。
(10)工作稳定。工作相对稳定,不必担心经常出现裁员和辞退现象,免于经常奔波找工作。
(11)社会需要。能够根据组织和社会的需要响应某一号召,为集体和社会作出贡献。
(12)追求新意。希望工作的内容经常变换,使工作和生活显得丰富多彩,不单调枯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