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天地

管理制度

当前位置: 首页 -> 德育天地 -> 管理制度 -> 正文

2018年苏州市中小学德育工作要点

信息来源: 发布日期:2018-01-22

2018年全市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总体要求是:根据《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精神,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培养学生良好思想品德和健全人格为根本,以促进学生形成良好行为习惯为重点,不断完善中小学德育工作长效机制,全面提高中小学德育工作水平。

一、继续构建德育工作体系

进一步完善中小学德育工作长效机制,着力构建方向正确、内容完善、学段衔接、载体丰富、常态开展的德育工作体系。2018年的重点是继续完善学生成长体系和支持体系。成长体系主要在中小学生社会实践、志愿者活动和学生社团建设长效机制建设上再有突破。以基地群建设和课程建设为重点,全面推进学生社会实践工作机制建设;以普及化和品牌化为抓手,全面加强学生社团建设机制建设;以项目化和常态化为主导,全面提升中小学志愿者活动机制建设。支持体系主要在学科德育、心理教育和家庭教育课程项目上再有突破。以学科德育精品课程和跨学科融合展示为契机,全面强化学科德育工作;以全员普及和专业发展为方向,全面落实心理教育工作;以政府公共服务体系和市实事工程为平台,全面提升中小学家庭教育课程项目。

二、积极抓实德育工作五项主要内容

一是理想信念教育。培养学生对国家对党对民族的政治认同、情感认同、价值认同,不断树立为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奋斗的信念和信心。重点结合少先队活动活动、共青团建设、生涯规划教育、社会实践活动开展。

二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引导学生牢牢把握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作为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深刻理解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作为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自觉遵守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作为公民层面的价值准则,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重点结合日常行为规范检查、文明校园建设、文明城市复检开展。

三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引导学生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精神内涵,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重点结合文明礼仪教育、社团文化建设、乡土教材开发进行。

四是生态文明教育。引导学生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发展理念,养成勤俭节约、低碳环保、自觉劳动的生活习惯,形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重点结合志愿者、社团、社会实践活动开展。

五是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学生增强调控心理、自主自助、应对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积极的心态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重点结合家庭教育、教师全员培训、学校心理资源库建设、心理辅导室提档升级、心理外援团优化工作等进行。

抓实德育工作的五项主要内容,强调“三个关键点”,一是培养学生良好思想品德和健全人格,二是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三是落实《中小学生守则(2015年修订)》,为学生一生成长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三、不断优化德育工作的实施途径

一是课程育人。严格落实德育课程,发挥其他课程德育功能,用好地方和学校课程。重点是抓住学科、课堂、教师三大要素,以学科德育精品课程建设、班级教研活动、德育导师、跨学科融合建设等为主要抓手,推进全员德育、全科德育、全程德育格局。

二是文化育人。要依据学校办学理念,结合文明校园创建活动,因地制宜开展校园文化建设,使校园秩序良好、环境优美,校园文化积极向上、格调高雅,提高校园文明水平,让校园处处成为育人场所。重点是抓实班级文化建设,推进书香校园、书香班级建设,加强网络文化建设。

三是活动育人。利用节庆纪念日、仪式教育活动、校园节(会)、团队活动等,开展形式多样、主题鲜明的教育活动,以鲜明正确的价值导向引导学生,以积极向上的力量激励学生,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重点是社团活动特色发展、传统节日资源挖掘、八礼四仪(另加毕业典礼)校本化、德善书院学堂共建等项目的常态开展。

四是实践育人。通过开展各类主题实践、劳动实践、研学旅行、志愿服务等,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重点是春秋季社会实践活动的课程建设、“家在苏州 E路成长”社会实践活动的深入,社会实践基地的特色发展,志愿者平台管理的有效运用等。

五是管理育人。推进学校治理现代化,将中小学德育工作的要求贯穿于学校管理制度的每一个细节之中。重点是推进班级民主管理制度建设,细化学生行为规范,防治校园欺凌,做好贫困学生资助、光彩基金奖励评选等工作。

六是协同育人。加强家庭教育指导,构建社会共育机制。重点是继续落实市政府实事项目——家庭教育课程项目,在阵地建设、队伍建设、课程建设上再有突破,让全市中小学生的家长全天候有学习的机会,全市每个中小学校有科学体系的家庭教育指导课程,全市的每个角落常态化地开展家庭教育相关活动。在中教家专委的支持下,召开2018家庭教育国际论坛,全面总结和展示苏州中小学家庭教育课程实施成效。

四、不断加强德育工作的组织保障。

一是继续加强组织领导。学校党组织要充分发挥政治核心作用。校长要亲自抓德育工作,规划、部署、推动学校德育工作落到实处。重点要发挥共青团、少先队的作用,建设坚强有力的德育组织团体。

二是加强条件保障。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将德育工作经费纳入经费年度预算,完善优化德育工作的场所、设施。重点是学校心理辅导室、家长学校、学生(家长)服务中心、社团活动场所建设以及德育名师工作室配套资金的落实等。

三是加强队伍建设。重点是加强学科德育、心理教育和家庭教育指导的全员校本培训,以及班主任的初任培训、全员年度培训和骨干培训,心理教师和家庭教育指导师的资格培训、进阶培训和骨干培训,抓好德育系列名师工作室建设,做好德育系列评优评先。

四是加强督导评价。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将学校德育工作开展情况纳入对学校督导的重要内容,建立区域、学校德育工作评价体系,适时开展专项督导评估工作。重点是三个成长体系和三个支持体系的检查、督导。

五是加强科学研究。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教育科研机构和学校要组织力量开展中小学德育工作研究,重点是推进专职德育教研员岗位设置,加强德育课题的管理,办好《苏州德育》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