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们,同学们,大家好。我今天演讲的主题是“将勤、思、问贯穿于学习之中”。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这是一句千古至理名言。在儒家的价值体系中,一个人可以不为官、不从政,但是不能不学习,不能没有知识。因而《论语》开篇第一章就探讨治学之事。
今天我们就来谈谈如何将勤、思、问贯穿于学习之中。下面,我想与同学们分享一下自己的体会。
一、“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孔子说:“学到了知识,并时常复习,这不是很愉快的事吗?”
学而时习之,这里的“习”,有复习、实习、操演之意,学完知识以后,要时常温习、复习、消化理解,并在实践中检验。只有把学习的理论在实践中证明是正确的,才是真正有用的知识。掌握了这样的知识,是值得很高兴的事。“认真学习,及时复习”,这不仅是个学习方法问题,也是个学习态度问题。因此,我们不妨在学习过程中时不时的停下来思考思考自己的学习方法是否得当、问问自己的学习态度是否足够端正。
二、“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这是孔子治学一贯提倡的方法,也是在民间非常流行的一句名言。“敏而好学”,就是勤奋好学。“不耻下问”,就是遇到不懂的问题,不仅能虚心向长辈和老师学习请教,还能向比自己年龄小、学历低、地位低的人学习请教,而且是诚心诚意的,不以这样做为耻。这种虚心好学,以能者为师的学习态度,是非常可贵的,也是值得大力提倡的。孔夫子倡导的“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的学习精神,在中国2500多年的历史上,教育和鼓舞了无数有志之士走上成功的道路而千古留名。
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在同学之间,也要大力提倡“勤奋好学,不耻下问”的学习精神,提倡互帮互学,取长补短,以能者为师的精神。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不断提高和进步,我们才会不断的发展。然而,我们中的有些同学不是这样,遇到问题、遇到不懂的事,不善于向别人请教,更不善于“下问”。拉不下“面子”,放不下“架子”,宁肯不懂装懂,也不去向别人请教弄个明白,总是以问为耻。这样,不利于自己的提高和进步。我认为,对待学习,我们始终应该抱有一颗向别人求教的谦虚之心。正如苏格拉底的名言所说的那样“我知道自己几乎一无所知”。越是有知识的人越知道自己的无知。
希望同学们能将勤、思、问贯穿于学习之中,使其成为我们今后学习中的持久追求,一步一个脚印,在自己的学习道路上走出一片天。最后,祝大家在月考和期末考试中取得理想的成绩!
谢谢!
高一(2)班 肖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