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树人”的法宝是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其中德育为先,而德育又须依赖智、体、美、劳四育才能有效施行。在这位老师看来,要让教育法宝真正发挥作用,首先得让学生上好体育课、劳动课,养成阅读的好习惯。因为体育、阅读和劳动是回归人之本质、回归学生自身主体性教育的活动,是真正落实自我教育的活动。一起来看他的阐述。
如果把学校比作一个“剧场”,少年们在家长和教师的鼓动下,为了所谓的“高分”“名校”,一个带动一个站起来,一排推动一排站起来。那看戏还重要吗?
剧场里看戏本是一件美好的事情,但都站起来,看戏便不再要紧。争取最好的位置、寻求更快的捷径成为家长和孩子的首要任务。不计时间成本的题海战术和应试套路便被视为法宝。而真正的教育法宝却被弃置不顾。
都知道“立德树人”的法宝是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然而,五育之中,很多人只突出了智育,把德、体、美、劳四育放在了可有可无的位置。智育真“举”而有力也好,然而,所谓智育也不过是教人做题解题,而非教人做人做事,解决问题。
五育并举,德育为先。然而,德育须依赖智、体、美、劳四育才能有效施行,单靠说教不但难以立德立人,反而可能会培养虚伪的人。为何要“学而时习之”,因为“习”才能落实所“学”。习者,反复练习践行也。德行德行,德在行中。德是“习”来的,不单是“学”来的。
譬如体育,就是很好的“行”与“习”。体育精神的培养,就是很好的德育。体育是五育中基本的一育。教育之原点,无外乎发展一个人的身、脑、心。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连强身健体也做不好,谈什么教育?
然而在一些学校的课表里,体育课不仅没有开足开齐,还往往被所谓的“主科”挤占。有的学校压缩课外活动时间,甚至将孩子们的课间10分钟、吃饭时间都进行约束和限制。这又哪里是在办教育?
好的教育,首先就要重视体育锻炼,培育体育精神,保证每个孩子每天有充足的体育锻炼时间,以“野蛮其体魄”。“少年强,则中国强”,首先要强在体质!体育运动促进智力发展、心理健康早已得到科学论证。2500年前希波克拉底就说过:“运动是最好的医生。”
体育“野蛮其体魄”,而“文明其精神”呢?捷径就是阅读。
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是一个人的阅读史,是一个人与智者对话的过程。正如卡尔维诺所言:经典“帮助你在与它的关系中甚至在反对它的过程中确立你自己”。阅读给予孩子的力量远甚于家长和老师的絮叨与说教。
很多时候,家长自己就不是一个阅读者,家里没有阅读氛围。而语文课堂上,有些老师很“敬业”,满堂讲大师们的文本,却就是不给学生自己阅读大师文本的时间和机会。课外时间里,安排了大量刷题任务,却鲜有阅读任务。孩子们不是不爱阅读,是没有时间阅读。一些家长和老师会没收学生的课外书,觉得看课外书是不务正业。
没有广泛而深刻的阅读,一个人怎么获得重塑自我的能力,如何找到生命真正的意义?德育、智育与美育,哪一样离开有效的阅读,能够真正落实?道德、智慧与审美,哪一“育”相关的观念与能力不是靠自我建构而来?
今天,我们的孩子本不缺书,缺的是爱书、读书的孩子。
劳动教育也该尤其重视。恩格斯讲,“人类区别于猿群的特征是什么呢?是劳动”。劳动是“有意识的生命活动”,真正的人是“自己劳动的结果”,自由的劳动实践就是人的本质。马克思对劳动也多次给予高度的礼赞:“整个所谓世界历史不外是人通过人的劳动而诞生的过程。”“体力劳动是防止一切社会病毒的伟大的消毒剂。”事实上,德智体美劳五育本质上都是通过人的劳动实现的。没有学生自身的主体性的劳动,五育便只是空中楼阁,纸上谈兵。
刷题是不是劳动呢?也是,但如果刷题带着强制性,让学生感到“我的劳动不是我的生命”,而“把劳动单纯看作牺牲”,刷题刷出的不是幸福,而是不幸,那么这便是马克思所说的“异化劳动”。“异化劳动”最终异化的是人,使人变成畸形。孩子们现在产生的一些心理问题,与他们所经受的种种“异化劳动”有很大的关系。
劳动如此重要,有些学校有去劳动基地实践劳动课程的时间,少则三天,多则一周,推推石磨,摇摇风车,更多是把劳动视为一种娱乐,一种消遣。马克思认为,“劳动是积极的、创造性的活动”,真正的劳动是“非常严肃,极其紧张的事情”。我们的劳动课,让学生体验劳动快乐与充实的同时,也应该让学生感受到劳动的辛苦,磨练意志,懂得珍惜每一份劳动成果,而不应该把劳动周变成度假周,这也是对劳动的异化。
言而总之,体育、阅读、劳动是教育的三大法宝。理想的教育,这应该是学生天天进行的活动。因为体育、阅读和劳动是回归人之本质、回归学生自身主体性教育的活动,是真正落实自我教育的活动。“只有能够激发学生去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如是说,诚哉斯言!
(来源: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