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开好高三学年的第一次家长会
——做一位打氢气的家长 苏州市第五中学 许文燕
高三是一面镜子,你如果对它笑,它也对你笑;你如果对它哭,它也对你哭。每一个高三学子的正确心态是:笑对高三。很多人提起压力,总带着一种“谈虎色变”的语气和神态。其实,压力本身只是一种事物或者一种现象,它的客观存在并无好坏之分,往往是因为我们没有正确地对待它而产生了消极的影响。
一些家长在高考来临之即,往往也不知所然,甚至过于关注孩子的每次考试成绩。因此,高三第一次家长会关系重大,要让家长意识到自己的心态非常重要,作为家长应该帮助孩子,转压力为动力。赏识教育创始人周弘曾说过:这个世界上有两种父母,一种是孩子一看到你,就浑身没了劲;另一种是孩子一看到你,就浑身充满了力量。父母都会给孩子打气,前一种打的是二氧化碳,越打越沉重,越打越窒息;后一种打的是氢气,越打越轻盈,越打越充实。给孩子打二氧化碳的父母对孩子说的话是“你完了”“你真笨”,给孩子打氢气的父母经常对孩子说的话是“太好了”“你真棒”。但是常常有家长到学校,当着班主任的面批评孩子:“你看你老是这个样子,你真是让我伤心透顶了,我工作累了一天,你能不能让我省点心!”“你行?你行学习成绩怎么一塌糊涂?”等等。这是许多父母最容易犯的一个错误。一批评就“对人不对事”,用“老是”、“总是”等字样把孩子“批倒在地”,把矛头直接指到孩子的品性上。殊不知,他们正在竭力破坏孩子那点仅存的自信,事后还要怪罪孩子对什么都不上进,缺乏进取心。
《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有些家长痛苦的根源在于无法超越自我的框框,就是老跳不出自己的范围。假如在工作中,你的老板安排你做一项额外的工作,并且当天完成。但是一连串的急事让你把老板交代的工作忘得干干净净。这一天你忙得连午饭都没吃。当你和同事们都准备下班回家时,老板来找你,你赶快向老板解释,你今天实在太忙了。老板打断你,生气地对你大吼:“我不想听你的解释!我花钱用你不是让你整天坐着无所事事!”当你正要再向老板解释时,他说:“别说了!”然后径直朝电梯走去。同事们装做没听见。你收拾好东西离开公司。在回家的路上,你遇到一位朋友,因为心里很郁闷,你想把刚才发生的事情告诉朋友。
朋友试着来“帮”你,他用了八种方式。1、否定感受:“这没什么。不值得你这么郁闷。你可能只是累了,才小题大做的。其实,情况没你想象的那么糟糕。来,笑一笑,你笑起来真好看。”2. 讲大道理:“生活就是这样的。不如意之事常常会有。要学会看开些,世上没有绝对完美的事情。”3. 给出建议:“我告诉你该怎么做。明天一早直接到老板办公室,对他说:“我错了。”然后赶紧把老板交代的活儿干完。别去理会其他小事。明智点,想保住那份工作的话,最好别再让类似的事情发生了。”4. 提问:“是什么急事让你竟然把老板交代的活儿给忘了?”“你不知道如果不马上做,老板会生气吗?”“以前发生过这样的事情吗?”“他离开的时候,为什么不追过去再解释一下?”5. 偏袒对方:“我能理解老板的反应。他可能压力太大。他没有天天对你这样,已经不错了。” 6. 过分同情:“真可怜。真是太糟糕了。我真为你难过,我都想哭了。”7. 业余心理医生:“你想到过没有,你这么难过,是因为老板在你的生活中,充当着父亲的角色?小的时候,你可能总是害怕让父亲失望,所以当老板斥责你时,又把你带回到了早年害怕被否定的感觉。对吗?”8. 产生共情(试图了解对方的感受):“今天对你来说真是糟糕的一天。承受了这么多的压力,又在同事面前挨老板训,心里一定不好受。”
在难过或者受到伤害时,最不想听到的就是建议、大道理、心理分析或者别人的看法,那样只能让我们感觉更差。过分同情让我们觉得自己太可怜;提问让我们产生防范心理;最激怒我们的是说自己的感受毫无道理。这时候,通常的反应就是:“算了吧,再说下去还有什么意思?”如果有人能真正愿意倾听,认同我们内心的伤痛,给我们机会多说说自己的困扰,就会感觉没那么郁闷和困惑,也更能处理好自己的情绪和面临的问题。还可能会对自己说:“老板平时还是不错的……我当时应该马上认真处理那份报告……但我也不能假装这件事情没发生……好吧,明天早点到公司,先把报告写完……不过,到他办公室交报告的时候,我还是要让他知道,他昨天那样对我说话,让我很难过……另外,也让他知道,以后他对我有看法,最好单独和我谈。”
这个过程对我们的孩子也同样适用。如果我们也能倾听孩子,与他产生共情,那么也能有助于孩子自己解决问题。因此,家长应该从自己的框框里“跳出来”,充当“融进去”的角色,达到“诱出来”的目的。但是,我们不是天生就会说产生共情的语言的,因为它不属于我们“母语”的一部分。我们大部分人在自己的成长过程中,都有感受被否定的经历。为了能流利地说出这种接纳他人的“新语言”,我们需要不断地学习和操练。
家长和孩子相处的过程,是一个互相沟通的过程,父母要施教于孩子,需要一个不得不提升的能力—沟通。沟通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倾听:听孩子想说的,孩子才会有交流的欲望。二是请教:说孩子想听的,孩子才会说出自己的心里话。高中的男孩非常喜欢运动,尤其是球赛,而家长认为高三关键时刻,时间宝贵,不能浪费在玩上。孩子往往会一进门就兴奋地说:“妈,今天我们班和二班的男生比赛足球了,我们把他们打得落花流水。”“噢,你看你满头大汗,衣服这么脏,喝点水赶紧去洗澡。”母亲催促着。孩子还想继续说,母亲已转身走开了。孩子的话没进到父母的耳朵里,父母的话也没进到孩子的耳朵里。日子一长,孩子就懒得再说什么了。 也有家长会说:“一说起玩,你就兴奋个没完,学习就没这么大劲,你马上就要高考了,眼睛一眨,时间就过去了,多看看书吧。”一听这话,孩子不仅关上了耳朵,也关上了心门。日子一长,孩子不但懒得对父母说话,且逆反心理日盛。沟通是人类的本能,没有人喜欢把自己封闭起来。小时候,孩子对父母是那么信赖,什么都愿意和父母讲,渐渐地孩子觉得父母好像不再那么通情达理,还动不动就用学习来压,用大得够不着边听出了耳茧的大道理来压。如果孩子预测到把事情讲给父母听会是这样的结局,他会选择闭口不提,把欢乐,不快闷在心里,或与别人讲。许多家长的悲哀就在于心里疼着爱着孩子,却不知孩子心里想的是什么,要的是什么。假如倾听的父母该是这样反应的:“噢,是吗?那太好了!讲讲精彩的过程。”饶有趣味地发问,然后倾听,孩子心里会充满幸福感,觉得父母太理解自己了。沟通的习惯一旦养成,孩子便乐意把各种心事告诉父母,那时,父母所做的引导便事半功倍了。
陶行知曾经说过:教育的最高意境就是培养出值得你崇拜的学生。很多父母一直在研究同事爱听什么话,领导爱听什么话,而偏偏忽视孩子爱听什么话。只有向孩子请教后,才能讲出让孩子听了后感到热乎乎、甜丝丝的话来。向孩子请教就是要让孩子感受到对他的尊重、
对他的关心,并且让他自己也参与到教育中,发挥互动作用。农民种庄稼都知道,庄稼最需要的养料是最好的养料;企业家们也懂得使顾客满意的商品是最好的商品;教育孩子也应该如此,孩子最喜欢的教育方法才是最好的方法。
通过沟通了解孩子的状态,同时要给予激励,给孩子加一把劲,让他们更从容地去迎接高考。一些家长之所以经常批评教育孩子,就是因为有一个根深蒂固的错误假设,即如果自己不说,不经常提醒,孩子就不会改正缺点,就会越来越堕落。事实是,每个孩子都是有自尊心的,上进是他的天性,只要不被扭曲,就一定会正常生长。对于孩子身上的某个缺点,可以适当提醒,一旦发现这个缺点反复出现时,就应该考虑用正面鼓励的方式,不动声色地去帮助孩子克服,而不要反复地直接地批评,不要说“我都给你说过多少遍了,你就是不改”“叫你多看看书,你怎么就不进耳朵呢”之类的话。反复的批评会把孩子的缺点固化下来,使孩子难以和那个缺点剥离开来。激励就象农民为庄稼施的肥,目的是为了庄稼更好地生长。也许不施肥也能成长,但收获就少多了。在阳光灿烂的日子里告诉孩子“太好了,你真棒”,很容易;在阴雨绵绵的日子做到这一点很难,却尤为重要。加强孩子的优点, 淡化孩子的缺点。通过激励帮助孩子改正弱点可从正反两方面入手。正面,找弱点相反面的证据,或制造一些证据。反面,采取淡化措施。 谎话一百遍,人便以为是真的。在未能想出正面的纠正措施前, 闭上嘴巴,淡化孩子的弱点。激励不仅仅是口头语言,更应该是一种行动。
作为家长需要常反思,解心结。孩子是父母创造的“作品”,父母对自己的“作品”不满意时,就会通过言语、行动、表情等形式把不满传送给孩子。孩子一旦认为自己不行,或某个方
面不行,他的心里便落下了一个结。这时候就需要父母来解这个心结,孩子成长的过程就是解心结的过程,有的人一辈子都有许多心结解不开,活得疙疙瘩瘩,不痛快,在某种程度上,这是父母的失职。父母为孩子治好有形生命的一个伤疤,也许过了几天,孩子就忘得干干净净,但若父母解开了孩子心中的一个结,孩子可能会记得一辈子,受益终生。
家长最需要为孩子做的是:为孩子营造一个和谐的家庭氛围。因物质上的贫乏而导致的不幸福的家庭越来越少,因精神的贫乏而导致的不幸福的家庭越来越多。当家庭成员之间的沟通越来越少的时候,隐藏的矛盾便越来越大。家是个温馨的港湾,这种温馨不是一应俱全的家用电器,也不是舒适的卧室,它是家人的关怀与爱恋,是彼此之间心与心的交融。房子有了爱才是家。充满了爱的家庭才能给孩子无比的动力。
关键词:家长会、沟通、激励
参考文献: 《换种方式做父母》 周弘 广州出版社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尹建莉 作家出版社
《How to Talk So Kids Will Listen & Listen So Kids Will Talk》
Adele Faber,& ElaineMazlish HarperCollins publishing hou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