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在苏州市第五中学 “学校、社会、家庭三结合”案例评比中荣获一等奖 )
沈万凤
2009年3月中旬的一天早上,我接到班上董同学妈妈的电话,她说孩子前一天晚上躲到柜子里了,见到人很害怕,当天不能来上学了。听后,我很着急,我知道,可能是因为在3月初的高三一模考试中他考得不理想,他的妈妈责备他,引发了他的心理问题。董同学2007年2月因为感情问题,小高考科目复习得不好,估计过不了小高考而休学,9月复学插到高二(8)班重读高二。复学后,也曾经因为班上女同学的缘故,和其他同学、甚至老师闹过矛盾。但这些事后来都妥善处理好了。
我安慰他妈妈后,考虑要不要建议家长带孩子去广济医院。我咨询了学校的一位有亲属在广济医院工作的老师,他建议不要带去广济医院。实际上家长也不愿带孩子去广济医院,家长告诉我董同学读小学的时候曾经去广济医院看过医生,一位比较有名的医生当着孩子的面,叫家长以后不要理睬孩子的哭闹,从此董同学恨那位医生。想起我从前一位患抑郁症的学生是到苏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诊断、医治的。我建议家长带孩子去一院看一下心理医生。诊断结果是考试焦虑症。那时高三每周都考语文、数学、英语,学生学习压力很大,他害怕考试,特别是一模考试他没考得如预想中的那么好后。实际上,一模一向是最难的模拟考试,信度也比较高,同学和老师一般都很重视这次考试,加上他的表哥表姐都已升入较好的大学,家长对他期望值非常高。所以考试时他很紧张,没有发挥好。
知道他的真实病情后,我进一步安慰他的妈妈,建议让他在家休息,远离考试,并去他家看过他。听他妈妈说,不到学校后,他的压力轻了许多,心理和生理状态慢慢好转,常和表哥去附近的大学校园打篮球。高考前两个星期,他妈妈特意为班级每个同学送了高考专用文具袋,原来是他外出时,看到南京钟山职业技术学院的工作人员在做广告,特意向人家要的。这说明他心里还惦记着我们班的同学,还装着09年的高考。了解到他的近况很正常后,我希望他的妈妈让他去裸考,否则放弃这一次高考机会实在太可惜了。他妈妈有点担心,在家里两个多月没看书,怎么能参加考试呢。我认为他的底子比较好,只要精神上放松,考试不会有问题。我帮他准备了一点语文复习资料,其他学科他没复习,就这么轻装上阵了。
高考中他考了277分,物理和生物都是C等,考上了苏州园区的一所比较好的大专,他妈妈很高兴,我也很高兴。三年后他妈妈又打电话给我,说他去新加坡留学了,学物流专业。我深深地祝福他。
学校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培养掌握一定知识和能力的身心健康发展的人。反思董同学这件事,我觉得有以下几点值得我们注意:
1.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要适当,提的要求不能过高。当孩子考试暂时失利时,家长不要逼得太紧,要多一份宽容、理解,多一份陪伴、等待。
2.老师对学生要宽严适度,要多一些情绪上的疏导,多一些方法引导,并努力构建融洽的同学关系,让学生在集体中感到温暖。
3.社会机构的人员与青少年接触时,要根据青少年的身心特点,言行得当,配合、帮助家长和老师做好学生的教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