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工作

书迷天地

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学工作 -> 书香校园 -> 书迷天地 -> 正文

点燃勇气 ——读《教学勇气》后感

信息来源: 发布日期:2014-12-01

点燃勇气

——读《教学勇气》后感

 

初为人师,踏上讲台,满心的惶恐。不知道学生会如何“对付”一个比他们大不了几岁,也刚踏出学校的老师。可是不久之后发现自己的担心是多余的,学生对我上课的方式方法全盘接受。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的,每天被繁重的教学任务,堆积如山的作业本,各种考核等压的筋疲力尽。初时的教学激情没有了,对待学生的耐心没有了,对教学的梦想没有了,不时的产生了“好的学生总会好的,不好的学生怎么教也教不会,让他们自生自灭去吧”的想法,这个想法产生的同时,内心中伴随着恐惧,:我这是真么了?同时,在高考压力下,数学学科的重要性,也带来了不小的压力。每次考完试,数学是首当其冲的被分析的学科,这种细致到极致的分析,让我感觉到像是在被人参观一样。内心中再次产生出了恐惧!

当我看到《教学勇气》一书时,还不知道帕克·帕尔默,只是觉得这本书或许可以告诉我如何消除恐惧,面对压力,点燃勇气。可是当我阅读这本书时,却感到倍感困难。每句话都要反复读,推敲作者的意思。书中很多的名词作者都给给了自己的定义,也从外在的研究转变到了内在――心灵的深处!翻完了全书,脑子里还是觉得很空,很多深层次的东西并没有很好的理解,消化。

我从没有好好的审视过自己的内心!哪怕身处恐惧之中。或者,我从来就没想过好好的审视自己的内心。教学一直都是个人生活与公众生活危险的会合。对于教学,也不能只停留在技术层面,真正好的教学来自于教师的自身认同与自身完整。而我们目前所进行的听课,评课,基本功竞赛,班级考试成绩等等这些用来衡量一个老师是否合格的标准全都考察的是老师的外在。而这些东西也影响到了老师在平时的备课,选题,授课等教学的侧重点,也全停留在了技术的层面。读了作者在书中第14页所说的AlanEric的例子,从根本上阐述了两个人变现出不同的原因的根本问题在于内心中的对自我的认知。Alan的教学基于一个个完整的,不分裂的自身认同,而Eric没能将自己的自身认同的中心特质融合到他的学术生涯中去。通过这个例子,很容易就能弄清楚优秀的教师,是对自己身份的充分认知,是从心灵中开始的。

很多老师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手段,每天也都打着“我这是为了学生”的大旗,对学生的一点错误就是劈头盖脸的批评,或者是罚抄,罚站等。学生们是在老师的威压下学习的。当然能有威压总比没有威压要好,至少教师能有序的开展教学内容。当我看到帕克·帕尔默提出的教学共同体时,突然觉得耳目一亮!光靠教师的威压和教学技术,单方面的来灌输知识,必然导致目前的教育现状。教师教的累,学生学的累。教学就是要开创一个实践真正的共同体的空间。只有亲身处于共同体之中,我们才能理解现实。“怎么现在的学生越来越差了”,这是我们经常说的,也是经常听到的话。当然,我也曾说过。事实上现在的孩子接受能力,理解能力,对事物的看法,所开的眼界都比我这一代要强。但为什么我们老感觉到学生一届不如一届呢?我想可能是我们都站在了学生的外面来看他们。每次社会实践,和学生们坐在一辆车上,没有了教室的束缚,老师的说教。学生一个一个放的很开,平时我觉得非常内向的学生原来能说会道,原来觉得普普通通的学生唱歌是那么的好听。在车里的那一刻,我发觉我不再是他们的老师,而是和他们一样,只是一个旅客,我能发现很多平时呆在办公室里所发现不了的东西。在那辆车里,我觉得我和我的学生们,学生和学生之间构建了一个共同体(我不知道我所理解的共同体和帕克·帕尔默先生所说的共同体是否一致)。当我们走进教室,内心深处不再以教师自居,让学生们感受到我们随时慷慨地为任何一个学生敞开自己的心扉。此时,我们也就不会感到恐惧,点燃了教学的勇气!

 教育,重新开始,从心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