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研之窗

教坛漫步

当前位置: 首页 -> 教研之窗 -> 教坛漫步 -> 正文

跟着李镇西  学做教科研

信息来源: 发布日期:2017-12-22

李镇西老师是全国闻名的模范教师。报刊杂志上经常可以读到他充满教育智慧的文章,2015年秋天我还现场聆听过他的报告,深深地被他的教有情怀所感动。但说一句实话,李老师只是我崇敬的楷模,我和他之间相差甚远,以至于我实在不知道该怎样向他学习。
暑期有机会认真学习了李镇西老师《教有所思》这本书,从他朴实、真诚的文字中我终于找到了可以学习的东西——做教科研。
对于一个教师来说,教科研水平是他的核心竞争力。可我们常常忙碌于班级管理与学科教学,有一点空闲时间还要找学生进行个别辅导,于是教科研成了很多老师想说爱你不容易的奢侈品!
李镇西老师结合自己的切身感受,告诉我们:教师的研究再系统,它在根本上也只是意味着对自己实践的一种省察与反思,根据李老师二十年的体会,充满爱心地投入教育必然会遭遇到许多困惑,也就是工作中棘手的难题,而把这些难题当课题,我们的思考与实践就会进入科研状态——带着问题读书,根据教育理论来审视实践中有待解决的问题,最后提出解决的方案并加以实践,在这一过程中,理论与实践浑然一体。例如,面对“后进生”,李老师进行教改实验,他把每一个学生的心灵作为思考、研究、倾听、感受、欣赏的对象,在收获师生深厚感情的同时,更体会到工作的乐趣——研究的乐趣,思考的乐趣,读书的乐趣和写作的乐趣。
时代的发展对教师这个职业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进行课题研究就是其中之一。虽然我也曾参与过几个课题,可研究的结果却让我有些大失所望。
李镇西老师认为“高素质的教师应该是一个思想触觉十分灵敏的人”,追求真理、崇尚科学、独立思考、保持个性应该是每一个教育者坚定的人生信念。在《面对实践的理论最亲切》一文中,李老师掷地有声地指出:“对基层教育者,特别是一线教师而言,理论联系实践的最好方法,并不是追风搞那些所谓的‘课题’,而是结合自己每一天的教育实践进行反思型研究,或者说带着一个思考的大脑完成每一天平凡的教育琐事,就是最好的理论联系实践。”
正如李老师所说,“我们今天不缺乏思想、思想也不缺乏深刻,现在我们缺乏的恰恰是把深刻的思想转化到具体的行动之中。我们恰恰是缺乏把平凡琐碎的事情耐心地慢慢做好。我们甚至于不耐烦去面对这些说不深刻,也不华丽,说不出彩,也不动人的平常之事,我们不愿意去耐心解决这些剪不断,理还乱的教育琐事。我们宁愿在旁边发出感慨,说点深刻的理念,甚至发发牢骚,但我们不愿意去身体力行,坐等自解决。”
从李镇西老师的文字里,我们读出了他的真诚,他的智慧。李老师是不平凡的,他的不平凡正是在于把教育中平凡的小事做好、做细、做到极致。掩卷而思,我豁然开朗,我要向李镇西老师学习,学习他这种教育科研的态度、方法与精神。也许我们做不了“李镇西”,但只要我们能够保持一颗爱心,关注教育教学工作中的一点一滴,认真思考,积极总结,勇于实践,那我们就一定能成为最好的“我”自己。


                                                                                       数学组  田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