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研之窗

教坛漫步

当前位置: 首页 -> 教研之窗 -> 教坛漫步 -> 正文

再读《爱弥儿》

信息来源: 发布日期:2016-04-26

    大学期间,适逢《汉译名著》系列出版,出于对卢梭的景仰以及作为一名未来的老师,购买并拜读了他的代表作《爱弥儿》。尽管当时读得比较粗,但书中折射出的思想光辉及独特的教育理念,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对我日后所从事的教育工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如今,各种教育思潮层见错出,新的理念纷乱杂陈,令人莫衷一是,于是,忽然又想起了《爱弥儿》这部经典来。 
    《爱弥儿》的主旨是倡导自然教育,尊重人的个性,也就是人性。尽管他当时可能只是从其激进的社会政治观出发,而提出“自然教育的目的是培养自由、平等、独立、能适应资本主义自由竞争的’自然人’”主张的。在他看来,在民主、自由、平等的理想社会中,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忠于祖国,能履行职责的公民。卢梭认为,人的自然本性是善良的、纯洁的,人生来爱自由,具有自爱心和同情心。一切错误和罪恶都是不良社会环境影响的结果。《爱弥儿》开篇的第一句话就是:“出自造物主之手的东西,都是好的,而一到了人的手里,就全变坏了。……偏见、权威、需要、先例以及压在我们身上的一切社会制度都将扼杀他的天性,而不会绐它添加什么东西。他的天性将像一株偶然生长在大路上的树苗,让行人碰来撞去,东弯西扭,不久就弄死了。”他指出:教育在塑造人的品性方面,在改变人的恶劣环境对人的影响方面起着决定的作用。因此,我们必须通过自然教育发展和保持人的自然本性,如善良、博爱、怜悯、仁慈等本性;防止产生一切有害的欲念,如妒忌、贪婪、仇恨等。这样就可以达到增进人类幸福的目的。 
    尽管卢梭创作本书具有当时的时代的背景与当时的现实意义,但卢梭反对封建教育对儿童身心发展的束缚,要求教育要“遵循自然,跟着它给你画出的道路前进”,即“按照孩子的成长和人心的自然发展而进行教育”,使儿童的本能、天性得到发展,合乎自然地成长为一个知道如何做人的人的观点无疑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普遍意义。教育的任务就是促进儿童“内在的自然发展”。自然的教育和人的教育要遵循儿童“内在的自然发展”,人的教育和事物的教育应与儿童“内在的自然发展”相一致。只有依照儿童身心自然发展的规律,根据儿童的能力和自然倾向进行恰当的教育,才能使儿童得到健康的发展。这就是自然教育的基本原理,教育的一切方法都应从此原理产生。他在第二卷中写道:“真正自由的人,只想他能够得到的东西。只做他喜欢做的事情。这就是我的第一个基本原理。只要把这个原理应用于儿童,就可源源得出各种教育的法则。”可是,反观教育现状,过度“开发”式的早期教育,近乎是对儿童天性的赤裸裸的摧残。家长们为了所谓的望子成龙而盲目地追逐世俗热点,而许许多多的“教育人”则将孩子按照他们的“教育”意图,甚至也许是其他意图来安排孩子们的“兴趣”,设计他们的成长,孩子们完全被剥夺了自由成长的空间而蜷缩在功利的枷锁下。标准化的训练,扼杀了儿童的想象力与未来的创造力,孩子们已经成了被标准定义后在教育流水线是生产出来的产品而非各具特性,事实上,“兴趣”在孩子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性理念,早已被功利的“教育人”所抛弃甚至是受到他们的戕害,他们并不认为教学是一种需要创造力和培养创造力的职业而非仅仅是单纯的输出,好的教师应该能激发学生的兴趣、热情、关注而非扼杀孩子的天性。当下的教育文化似乎只关注考试而非教学本身,似乎,甚至几乎肯定是只为考试而存在,呜呼! 
    鲁迅早在近一个世纪前发出的“救救孩子”呼声早已被喧嚣的尘嚣所淹没,在这样的背景下,重读《爱弥儿》颇有许多新的感触,以上只是略述一二,但愿有更多的人读一读这部经典。                                                     (杨荣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