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市第五中学校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方案
为了依法施教,规范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管理,现制定如下方案。
一、开发与实施步骤:
1.分析校情。根据学校确定的校本课程目标,对学校及当地可资利用的教育资源进行认真的研究分析,主要包括学校历史、校园文化、学校环境、教师能力、学生需求、所在地区的教育资源和总体规划等,要使学校课程体现学校的办学规划与特色。
2.确定方案。在校情分析的基础上,确定校本课程建设的总体方案,并做出具体安排。总体方案应包括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及保障措施等内容。
3.组织实施。学校应依据校本课程建设的总体方案,组织校本课程开发者自主申报,制定具体的开发计划,包括《课程纲要》、课程的内容(或活动程序安排)、班级规模、时间安排、资源分配以及需要注意的问题等事项,组织教师进行相应的学习培训,对教师申报的学校课程项目组织进行审议。课程项目确定之后,学校应汇编《学校课程选修目录与课程介绍》,及时向学生公布,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与需求选择修习。
根据校本课程的设置,学校安排教学课时,均纳入学校课程表统一管理。提倡综合实践活动与校本课程有机结合。保证校本课程的课时数,保证学生可以获得学分。
校本课程要体现综合性、实践性,努力拓展学生的学习视野,要积极探索多种教学方式,充分考虑学生的需要、兴趣与经验,促进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4.评价完善。学校根据校本课程开发实施目标,制订评价准则,对课程的开发实施方案、实施的过程与结果等进行评价,并在广泛征求教师、学生、家长及相关人员意见的基础上,提出改进与完善的意见与措施。
学校注意校本课程评价内容和方式的多样性,注重过程性、应用性、体验性评价,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通过评价促进教师与学生的发展。
二、校本课程的管理
1.组织管理。学校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校本课程开发实施领导小组,负责课程开发与实施的组织与管理工作,负责审议校本课程开发实施过程中的重大决策,制订与《苏州市第五中学校校本课程开发实施方案》相配套的制度,检查评估开发与实施的执行情况等。
组长:柯勤
副组长:李建华、曹敏华、陆伟
成员:蔡榕、胡芳华、张灵红、蒋静、李孝杰、庄惠芬、张红娟、许文燕、谷啸峰、戴静、祁小飞、姚天虬、张晨红、李茹、王芳、徐春波、程晓、田星、刘汇泽、曹正琦
2. 制度管理。为了确保校本课程的可持续发展,学校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主要包括:课程审议、教学管理、学校课程评价、教师校本培训、学校课程管理岗位职责及激励制度等。严格执行各项管理制度,定期检查执行情况。
3. 实施管理。学校要制定《学校课程开发实施方案》。组建学校课程开发实施管理小组,管理小组对学校课程具有指导职能。在实施过程中,要正确处理好国家、校本、综合实践三类课程的关系,不能用国家课程挤占校本课程的课时,应保证各类课程的合理比例,充分发挥它们对学生发展的不同作用。
4.资源管理。校本课程原则上由学校独立开发,也可以联合校外课程基地共同开发。校本课程使用的教材,由教师自主编制(包括教材、自编讲义、媒体素材等)。
5.评价管理。依据学分管理制度,对学生进行学分认定。校本课程的考核可采用论文、调研报告、作品、演出等多种形式,防止单一以笔试成绩作为评价学生和教师的依据,具体修习时间及要求由学校根据实际情况安排。
苏州市第五中学校教学处
2017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