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工作

课程实施

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学工作 -> 课程实施 -> 正文

2009年研究性学习成果展示——会馆调查

信息来源: 发布日期:2010-03-18

 

研究性学习会馆调查报告

        会馆是商业社会的产物,会馆是行商的同乡会,其功能很有点象今天的驻外地的办事处,如今天有各地的驻京、驻沪的办事处。只不过旧时的会馆是民办的,如今的办事处是官办的,待遇当然大不同。苏州自明清以来就各地行商云集,自然会馆众多,有人统计说最多时有100多处,现在尚能寻觅踪迹的还有二三处。  

会馆既然是行商的同乡会机构,自然以地方命名了。有的以省命名,如河南会馆(天库前,现存大殿)、湖南会馆(通和坊,建干将路时毁)、全浙会馆(长春巷6号,已毁)、安徽会馆(又称东廊堂,在来凤桥堍,市控保建筑,2003年遭野蛮拆毁)、全晋会馆(原在山塘街会馆场4号清末民初移址平江路中张家巷重建,现位苏州戏曲博物馆)等,有以州县命名的,如潮州会馆(上塘街,市五中内,市文物)、武安会馆(天库前10号,市文物)、宣州会馆(吴殿直巷8号,市控保建筑)、钱江会馆(桃花坞98号,保存较完好,市控保建筑)等。

        会馆的功能主要有祭祀活动,如初一、月半、年节、关帝生日、观音生日、接财神等,同乡联谊活动,前两项活动都要演戏,所以保存较好的全晋会馆、潮州会馆都有精美的古戏台。其他还有商讨事务,交流信息,红白婚丧,存放货物,拆借资金,赈济贫困,客房义塾,停柩等均反映了当时的苏州乃至全中国社会的多样性,也都体现了当时浓郁的中国传统文化气息。这也应该可以说的上是吴文化在这样的氛围下很好地传承并发扬下去直到今天大家所了解的那样。

        下面我们来详说一些会馆。如我们现在市五中校内的潮州会馆:据《苏州潮州会馆史》(周昭京著)记载,潮州会馆始建于明末金陵(即今江苏省南京市)。清初康熙二十一年,苏州潮州会馆移至苏州北濠。在康熙四十七年迁于苏州上塘义慈巷西首(今苏州市第五中学内)。苏州潮州会馆创建152年后,汕头才开埠,可见潮人先辈们惜别故土,北上苏州,其经商历史之悠久。   明清时期,苏州是江南最重要的商业中心,潮人先辈们能在苏州立足、创业、发展,既为苏州的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又为家乡增光添彩。据记载;在乾隆十六年,乾隆皇帝下江南时,曾到苏州,路经潮州会馆门口,潮商跪迎,皇帝赏赐了20匹彩缎给苏州的潮商。可见,当时的苏州潮州会馆,其经济实力和影响力都占有重要位置。 时光流逝,岁月沧桑。清初创建的苏州潮州会馆,如今,依然屹立在苏州古运河畔。而当时的广东宝安会馆、嘉应会馆等早已断墙残壁,成为一片废墟。 2005年12月15日 ,苏州市人民政府在苏府办(2005)165号文《关于公布苏州市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及建设控制地带的通知》中,苏州潮州会馆列入为全市101个文物保护单位之一,并明确保护范围:北至上塘街,南至戏台南 14米 ,东西宽与戏台同。时值苏州潮州会馆建馆301周年,我们要衷心感谢苏州市政府和人民,对潮人先辈们事业的重视和厚爱,让苏州潮州会馆再现潮人顽强、拼搏、艰苦创业的光辉历程。            

  县志中记载:本馆系潮州府属八县旅苏商民所组织,专谋本帮商业上之利益,成立于康熙二十一年。康熙四十七年才从北濠弄迁至上塘义慈巷西首。清雍正四十七年增建楼阁戏台。雍正十一年新建天后行宫,又称关帝殿。据潮州会馆碑记,后序中写着,苏州潮州会馆“庙貌尊严,栋宇巍焕”。 苏州潮州会馆馆门北向,三门并列,大门居中,左右两旁有两边门。大门上额书“潮州会馆”四字,依然镌刻在细磨的一长方形青砖上。其大门有如潮州祠堂的正门般高阔,左右两边门相当于会馆大门的三分之二。左门上额书“河清”二字;右门上额书“海晏”二字。三门并列构成一平线的门墙。长 15米 、高 10米 。会馆大门左右伫立着两只从潮州运来的约有一人高的石狮,用芝麻石精雕而成。狮子的嘴中有一个滚动的石珠。会馆门前立有一根旗杆。空地后面是一条街。在康熙、乾隆年间,这条街相当热闹。从这条街转入一条用石板铺成的小巷,再往前走约 30米 ,便是古运河的岸边。清时,附近建有一个颇具规模的装运码头。苏州潮州会馆的戏楼,是从会馆大门进去,过道的上层(即二楼)便是苏州潮州会馆的戏楼。 戏台面积36平方米,是一个每边 6米 的正方形戏台。内部八角形藻井垂莲柱,戏台的后台,面阔 15米 ,进深 4米 。3个房间并行连在一起。戏台没有一根柱子,左右两旁都悬吊两根雕刻精美的半截圆柱,酷似两只灯笼。其建筑富有潮州风格,又体现南北文化交融特色,精妙绝伦。戏台对面是潮州天后行宫(关帝殿)。苏州潮州会馆建筑面积,经过丈量,查清通共层基8亩3厘一毫。

        现存的潮州会馆门楼水磨方砖菱形贴面,气派十足,与门楼浑然一体的古戏台相辅相成。这里的戏台大概是苏州现存并保存完好的最古老的戏台之一,而且此戏台功能设施齐全,备极精美,可以想见当时演艺事业已十分发达。还有不能不提的是戏台上藻井的彩绘仍是三百多年前的原貌,不仅色彩光鲜亮丽模样清晰,而且以今天的科技水平竟不能复制,令人赞叹不已。

      苏州潮州会馆的产业巨大,多达30665两银子,在当时苏州各地方会馆产业中占第二位。而以地方会馆来说,它的产业都是首屈一指的。因为苏州潮州会馆是地方性会馆,所以是以潮州商人自筹资金创建的。从康熙四十七年到乾隆四十一年近70年中,潮州商人陆续集资30665两白银,购买房产,在苏州建立起一座宏伟壮观的潮州会馆,可见当时潮州商人在苏州的巨大业绩和经济实力,显示潮人在苏州的团结精神。

        潮州商人在苏州主要经营洋货、丝绸布料、药材、南北货、海货、烟草、典当、珠宝、玉器、金饰品、银器、茶叶、银楼等。经营方式是转运、批发、零售。大多数人在苏州有店号。 抗日战争期间,苏州潮州会馆驻进了日军。不久,日军在馆内办了一家木箱厂,专门制作装子弹用的军用木箱。在抗日胜利后,苏州地方土霸曾占据会馆一段时间,不久由一姓许的潮商在会馆内办一织布厂,但时间很短。改革开放以后,年轻一代的潮商走进苏州、吴江、昆山、太仓、常熟、张家港等市创业经商约万余人,不少潮商已在苏州安家落户。他们既植根本土,又与国家改革开放紧密相联,为苏州的社会发展作出了贡献。   细心的朋友还可能发现,苏州的会馆大多坐落在阊门内外。这正是因为苏州阊门内外地方是从明朝后期到民国早期的经济中心的物证。还印证了《红楼梦》中说的“红尘中一二等富贵风流地”的说法。

 会馆是研究苏州乃至中国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化的重要资料,有其不可替代的历史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