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工作

课程实施

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学工作 -> 课程实施 -> 正文

研究性学习课程的管理和评价

信息来源: 发布日期:2008-09-25

一、指导思想

遵循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面向世界的思想,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研方法和终身学习的能力,探索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模式。

    二、课程管理

研究性学习是一门新的课程,又是一种新的学习方法,它的操作和实施,需要有力的支持系统以及与之相配套的管理。

1、管理网络。成立“研究性学习”课程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由校长室、教务处、政教处、教科室组成,为具体操作的行政部门。成立由名教师、骨干教师及教研组长组成的课题专家组,对教师和全体学生进行具体的指导。

2、管理机构。成立由学校行政、骨干教师、班主任组成的管理机构,协调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各项工作。

3、管理条理。

(1)《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

(2)《苏州第五中学研究性课程事实方案》

(3)研究性学习各类表格

4、管理模块

(1)课务管理——教务处具体负责课务安排,研究性学习纳入学校总课表。

(2)教师管理——建立激励机制,鼓励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实施。研究性学习的任课老师的工作态度纳入《教师六认真》考核内容,工作量纳入学习的结构工资,教师指导学生研究成果获奖,按竞赛辅导得奖同等待遇。

(3)教学设施管理——学校图书馆、实验楼、微机房专人负责,对学生全面开放。

(4)资料、学生成绩管理——学生在研究性学习过程收集的各种信息、分析研究问题的记录,在结题时收集起来,统一装订存档,优秀的结题报告、论文编成专集。

(5)校外活动——实行学校宏观管理,学生自主管理的形式,教务处提供社会调查等活动的证明,指导教师为学生的研究活动方案出谋划策,每个活动小组组长负责活动的全过程。

三、课程评价

研究性学习是一种探究型学习,学生在开展这一活动的过程中,构建了自己的知识体系,化被动为主动,是知识传播和接受的一次革命。

1、评价标准

(1)体现出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的主体性。在研究性学习中应以学生为主,教师仅仅是辅导,组织与实施应有学生来承担。在最后的评价中,要给学生发挥的主动性、主体性打分,从而倡导学生根据自身课题的需要进行自我学习、向他人学习,但不是依赖,更不是完全由教师来安排,而是要体现出学生的主体性。

(2)是要体现出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的过程性。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不是简单地查些资料、写篇论文,而是要有实实在在的研究过程,这一点必须在评价中体现出来,从而引导他们重过程和方法。

(3)是要体现学生在研究性学习中的创造性。提高学生的创造力是当代教育的重要目标,也为学生今后的发展打下基础。只有创新,科学才能发展,社会才能进步。

2、评价方法

(1)选题评价方面。主要对学生的课题选题进行评估。考察学生所选的课题是否具有研究的必要性,是否具有实际研究的意义和价值。

(2)主体过程性方面。主要考察学生在研究性学习中表现出来的组织能力、收集信息能力、以及主动学习、团队协作等多方面的情况。在组织能力方面,主要考察学生在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过程中组织工作的情况,具体可以考察他们的活动次数和活动过程的安排情况;在收集信息方面,主要考察学生信息来源是否畅通、是否多元化,是否具有时代性,是否紧扣主题,等等;在主动学习方面,主要考察学生能否针对课题的具体需要,主动地去构建知识体系,通过组织自学(主要学习书本、杂志、媒体上的知识)和向他人(老师和有关专家)学习,来满足所研究课题的理论需要,从而也达到了掌握有关书本理论知识的目的;在团队协作方面,主要评价学生是否进行合理有效的分工协作,是否具有良好的团队精神、社会协作精神;在活动质量方面,主要考察学生每次活动的任务能否完成,目的是否达到,活动过程是否规范有序,活动所获的材料、成果是否丰富、有效。

(3)成果分析方面。主要考察两方面,一是学生所取得的成果是否建立在他们自己所构建的知识体系上,要考察他们应用知识的能力。二是所取得的成果是否具有实际价值和意义,能否在实践中加以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