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身边的美——探寻民间手工艺品”课题
课题组成员:单 丹、陈天娇
指导老师:肖 宁
我们的团队:
课题的介绍:
“发现身边的美——探寻民间手工艺品”课题组成立于2008年9月,课题组成员都是高一的学生,当时大家就是抱着对民间传统手工艺品的极大兴趣走到了一起。说起传统民间手工艺其实有很多,如刺绣、玉雕、根雕、泥塑、剪纸等等。考虑到天时、地利、人和等因素,因此,就先从身边的手工艺品开始着手,本学年同学们研究的课题是“走进桃花坞木刻年画”。在近一年的探究学习中,同学们获得了很多宝贵的经验,体会到了精神成长的快乐。当时同学们主动找到了我,让我指导他们进行此课题的研究。苏州桃花坞木版年画是具有我们苏州地方特色的民俗文化,具今已有400多年历史。时至今日,我们学习和研究桃花坞木版年画,对于发展新的艺术,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是有着重要的意义的。
首先,我带着同学们去参观了 “桃花坞木刻年画研究所”。让他们亲身体验桃花坞木刻年画的制作过程,向年画大师请教木刻年画的制作工艺,体味年画中的深刻寓意。这比对着书本枯燥的学习概念要有效得多。至此同学们对木刻版画以有了宏观的了解,更有了创作版画的欲望。接着就是让学生结合现代的审美需求,把现代形式美法则融入传统的木刻版画艺术中,设计一张版画作品。在表现手法上,以黑白灰单纯的色调表现版画古朴、沧桑的美感。经过一个多月的努力,同学们创作出了一幅幅真实、质朴的版画作品,这些作品中既保留了传统木版画的雕刻工艺,又在作品的形式上力求新意,用形式感较强的图案和黑白的强烈对比来处理画面,给人较强的视觉冲击力。在校首届学生作品展上“木刻版画”也占据了一大块墙面,作品获得了师生们的好评,大家都为此感到骄傲和自豪。(图1)、(图2)、(图3)
我们收集的资料:
我们的调查实践:
学习活动的心得体会:
“木刻版画”制作有感
高一(8)班 单 丹
在我眼里呢,选修课是一个能调动学生积极性的一种学习方式,对学生来说有很多选择。
在长大的过程中,只有幼儿园的时候才玩得很尽兴。初中的时候学校是封闭式的,一天到晚闷在学校里,日子久了就觉得学生就该一天到晚学习,做多余的事多少会影响学业。高中以后随着接触的事物多了,也知道适当的课外活动也能很好的帮助学习,因此就选择了“木刻版画”这门选修课。
对于木刻版画我热情高涨,一切都感到很新鲜,很认真地画,很认真地刻。有一次做了会儿作业,觉得没劲,就拿出版来开始刻,刻一会再做作业,觉得思路也更清晰了,这应该就算是“劳逸结合”吧。就在这样见缝插针的创作过程中,我的版画处女作终于完成了。后来我们在图书馆办了展览,看到自己的作品被张贴在墙上,很有点艺术家的感觉了。希望以后还有机会能接触更多有意思的课外活动,让我枯燥紧张的学习生活能多一点生机。
由此看来,在学生研究性学习中合理的开展自我体验式教学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是大有裨益的。学生可以从中掌握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综合实践能力。在自我体验式的研究性学习过程中,由教师帮助学生逐步建立自我价值认同,增强学生信心,让每个学生学会做人,以便充分发展每一个学生的人格,不断增强自主性、判断力与个人责任感。因此,建议教师在教学中适时的开展自我体验式教育,使教学不仅仅停留于显性知识传授的记忆层面,更要让学生通过种种自我体验的学习过程促进他们身心与人格的健全、实践能力的发展、创新精神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