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工作

教学管理

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学工作 -> 教学管理 -> 正文

“教学七认真”常规管理制度

信息来源: 发布日期:2021-02-03

“教学七认真”常规管理制度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教学的主阵地,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主要设计者和实施者,其教育理念、工作态度和教学行为,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的质量,关系到学校的生存和发展,更关系到学生的素质培养和未来发展。

为全面贯彻新课标理念,规范教师课堂教学行为,转变课堂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推动我校课堂教学改革的进程,本着“遵循教育规律,运用科学方法,提高教育质量”的原则,特制定《苏州市第五中学“教学七认真”常规》,要求全校教师遵照执行,做到认真备课、认真上课、认真布置和批改作业、认真辅导学生、认真组织考核、认真开展课外活动、认真指导学生自学。

一、 认真备课

1.认真钻研教材

要认真学习教育教学理论,深刻领会《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准确理解各学科的性质、任务,科学把握课程体系,熟悉学科知识的整体结构和内在联系,熟知各年级的具体目标要求,了解其他学段的目标要求,从整体上驾驭教材。要从单元或章节整体出发,明确各单元、各章节的地位、作用及相互联系,明确教学目标,准确把握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领会编写意图,了解编排体系,吃透教材要点,把握教学重点,化解教学难点,将教材的文本组织形态转化为有效的教学形态。

2.准确把握学情

教学要一切从学生实际出发,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坚持因材施教、循序渐进和有的放矢。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又要注重个性化学习与发展。要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思想动态、学习心理、学习习惯和思维水平,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恰当的教学方式。要通过作业等形式及时了解学情,不断修正和改进教学工作。

3.精心研究考情

教师要充分研究新高考形势下,考试形式和内容上的变化,以便在平时的教学中突出重点,加强教学的针对性,提高教学有效性。

4.加强集体备课

集体备课需在各人充分准备的基础上进行,原则上每周安排一次。集体备课要做到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定中心发言人,可一人主备、主讲,然后相互交流,研讨备课中碰到的各种问题,协调教学进度和考查要求等,以形成共识,统一行动。每位教师需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集各家之长,写出个性化的教案。

集体备课要加强分工合作,要形成高质量的集体备课的成果,如学案、教案、练习卷等。

集体备课活动均要有详细记录并存档备查。

5.精心设计教案

教案应包括教学目标、重点难点、预习指导、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课内练习和课外作业、相关活动等,并应预留“教后反思”栏目。教案要重点突出,书写清楚,繁简适宜,常备常新。入职五年之内的年轻教师必须写详案,建议备课应保持一周的提前量。

备课要精选教学方法,优化教学过程。要根据教学内容确定合适的方法和课型。要重视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保持适度的课堂教学容量,设计能引导学生理解知识和运用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情境。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学习规律,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确保课堂教学效益不断提高。对新课以外其它形式的课如复习课、习题课、试卷评讲课、实验课、辅导课等,均要认真准备。

作文备课也要写好教案,包括每篇作文的指导方案、批改记录和评讲方案。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凡是教材上要求的分组实验,演示实验必须无条件地做好。体育课要有晴雨两套教案。

不允许不备课就进教室上课,不得抄袭或直接使用他人的现成教案。

6.做好上课准备

课上需讲解的例题,和布置的作业,教师应预先做过。需要演示的实验课前应精心准备、进课堂前要熟练完整操作一遍,力求万无一失,力求达到实验的最佳效果。上课需用的教具应事先备齐。要在上课预备铃响之前到达课堂侯课,准时上课不迟到。

二、 认真上课

1.师表形象良好

上课铃响后,教师立即进入教室,师生互相问候。教师严格要求自己,要站立讲课(如身体不适时,要向学生说明,方可坐讲),上课要衣着整洁、仪表端庄、精神饱满,教态自然、亲切、大方。

2.教学理念先进

要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做到“以学定教”、“为学而教”。

要全面贯彻落实三维目标,形成传授知识、启迪智慧、提升人格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在传授知识的同时,着眼于学生知、情、意、行的和谐发展,让学生学会、会学、乐学;在夯实基础的同时,努力挖掘本学科的文化价值和育人价值,引导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要创建民主、合作、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要以热情和宽容的态度善待学生,以鲜明个性的风采感染学生,以热情恰当的表扬鼓励学生,在尊重和信任学生的基础上严格要求学生,让学生在生动、愉悦、轻松的学习氛围下,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行为。

要面向全体学生,教学容量、教学难度、教学节奏要班级大多数学生的认知水平合拍。要善于调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思维状态,避免有课堂“局外人”的现象,杜绝上课有学生打瞌睡、看小说、玩游戏等违纪现象。教师在课堂教学、日常管理中,对违规违纪的学生可按照教育部3月1日开始实施的《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依法进行惩戒。要因材施教,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采用不同的方法,促进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对尖子生或学困生的辅导要向课外延伸。

要重视体现学科的思想和本质,要让学生通过经历知识发生的过程,体会知识的来龙去脉与内在联系,领会学科思维的方法,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要努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向课堂45分钟要质量,组织教学时,要在重点、难点上下工夫,做到重点突出,难点突破,讲练结合,学有成效。

3.教学行为规范

教师必须按课程表上课,不能擅自调课、代课、缺课。尽量按时下课不拖课,不得将电子通讯设备带进课堂,包括上课、监考。

使用普通话教学,教学语言清晰明确,声音洪亮,富有激情和感染力,要通过眼、手、身、表情等无声的语言来提高教学效果。要熟练并创造性使用教具,板书板图规范、合理、整洁、美观,重点突出,不写错别字和不规范的字。遵循学科规范化的表达要求,不出现科学性错误。

要重视实验教学,努力提高教材规定的实验课以及演示实验的开出率,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实验时要提醒学生注意安全,要求学生实验操作认真、规范,观察仔细,记录及时,认真分析,得出结论。

教师要正确、熟练地完成演示实验,实验过程中,实验仪器要摆放整洁,保障师生实验操作安全,实验过程呈现效果明显,使每个学生都能看清实验现象,要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得出正确结论。

4.教学方法科学

要根据不同课型、不同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选择灵活多样的、恰当的教学方法。

要注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创设问题情景,营造认知冲突,萌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产生和保持强烈的学习愿望和主动学习的行为。要积极利用启发式和讨论式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主动参与教学的全过程,防止满堂灌,杜绝以讲代学。

要注重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师生之间的思维感应、语言交流顺畅,讲与练、读与写、听与思等师生活动自然融洽。

要坚持讲练结合、精讲精练、变式训练。要加强教学信息的适时捕捉、及时反馈,通过练习、讨论等各种形式加强当堂巩固训练,既要保证有一定的训练量,也要兼顾训练的面。

要处理好教学预设与生成的关系,做到整体预设,局部生成;弹性预设,适时生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能够敏捷、快速地捕捉各种信息,能够根据学生的表现,灵活地调整教学策略,使得学生能在一个更大的空间中进行个性化的学习和思维。

要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学生活动,如阅读、讨论、练习、实验、表演等,为学生创造独立观察、动脑思考、动手操作、动口表达的学习机会。在学生学习活动中,教师要做到循循善诱,相机引导,及时反馈和调节学生的学习活动。

5.教学手段多样

要充分利用直观教具并合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课堂教学,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利的学习工具。

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要遵循合理、恰当、不可替代的原则,不可滥用,要促进学生对学科本质的理解和掌握,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

6.教学反思及时

课堂教学结束后,教师要及时反思自己一堂课的成功之举、失败之处,反思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机智以及独到的见解,并及时记录反思体会,为今后改进教学积累最有效的反思资料,从而不断提高自己教学水平。阶段性考试后,教师要及时根据考试情况,分析诊断自身教学中的问题并总结经验,不断改进教学。

三、 认真布置和批改作业

1.作业布置贴近教情、学情、考情

根据《课程标准》和教材要求设计多种形式的课内外作业,作业形式及作业的量要与学科特点和学科考试要求相吻合,内容要紧扣教材的重点、难点,要有利于巩固知识,启发思维,培养能力。

作业要形式多样,题量适度,难易适中,贴近学生实际。备课组要统一控制作业总量,不应盲目地、不加分析地搬用不切学生实际的复习资料,不搞题海,防止学生负担过重,避免机械重复性的作业,不搞惩罚性作业。

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师可以布置不同层次、不同要求的作业,教师可以结合学生实际,提供菜单式作业供学生选做。

教师对学生的作业要加强指导,严格要求。作业的要求与格式必须在起始课就做出明确具体的规定,要严格要求学生按照作业规范认真作业,独立完成,按时上交。教师要通过反复检查落实,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作业习惯,使学生自觉做到不抄袭、不拖拉,不敷衍、不畏难。

2.作业批改规范、细致

作业批改要及时、认真、仔细、严谨,批注字迹清晰,批阅符号规范,订正要求明确,批语具体、中肯且有激励性。对班级学生的作业状况要有记录,以便防范和及时处理学生作业态度问题。对学生作业(或试卷)中有独创性的解法和典型错误应做好摘记,以作讲评和辅导的材料。

批改方式应采取全收全改、个别情况当面批改等形式,提倡教师采用个别面批。可适当采用学生自批自改、学生互相批改等多种方式,学生自批自改、学生互相批改两种方式要在教师的精心指导下进行,批改后教师要进行复查和抽查。要尽量做到当天的作业当天批改。

作业反馈要及时,对于存在的共性问题,一定要在课堂上集中讲评,对个别问题则可采取当面批改的办法,对于作业优秀的同学教师要及时表扬,树立榜样。

3.作业讲评及时、订正到位

课后作业要做到有发必收,有收必批,有批必评,有错必纠。对学生作业表现出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学习氛围问题,教师要采取相应的教育措施。

教师对学生的口头、书面、观察和实验作业,都要作出及时的评价,针对学生作业所反馈的信息,及时弥补教学缺陷,调整教学策略。

对作业批改或试卷评阅学生的典型错误,要及时进行针对性评讲,严格督促学生订正作业中的错误,并再作批阅。

四、 认真辅导学生

1.辅导要形式多样

教师应通过课堂教学情况的反馈,针对学生作业中存在的问题对学生及时进行辅导,帮助学生解决疑难,巩固所学知识。课外辅导以提优补差为主,可采取全班辅导、小组辅导、个别辅导等形式,以个别辅导和少数人集中辅导为主。

2.辅导要讲究层次

辅导要讲究层次,针对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进行有效指导。

对学困生的辅导要主动、积极、热情、耐心,可通过答疑、面批、个别辅导等形式帮助其排除学习障碍,弥补学科知识缺陷,使他们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还应帮助他们改进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要及时鼓励学困生的点滴进步,帮助他们树立提高学习成绩的信心,克服心理上的障碍,不允许用侮辱、讽刺的语言对待学困生。对因病因事缺课较多的学生要及时补课。

对优秀生的辅导要做到有目标、有计划,要指导他们在知识和技能的广度、深度上探索发展,着重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可和学科竞赛相结合。

对中等生的辅导,要在巩固基础的前提下进行适当的提升,要注意改进他们的学习方法,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鼓励他们争优创先。

3.辅导要形成合力

教师的辅导工作应寻求班主任、家长的支持,教师一方面要关心和了解所教学生,摸清其家庭、社会环境、学习、生活、身体、心理、智力等情况,另一方面要让班主任、家长了解辅导计划及目标,并配合教师一起做好辅导工作。

五、 认真组织考核

1.认真组织各类考核

要按学校规定认真组织考试,考前要帮助学生系统梳理知识点并作适当训练,帮助学生制定考前复习计划,正面教育学生遵守考试纪律。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形成性评价的考查形式应该丰富多彩,如平时课堂教学的检查性提问、作业、默写、阶段练习、操作实践等,教师不应用终结性的、单一的知识性考试来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做出评价。教师要认真监考,忠实执行《监考守则》,防止舞弊行为,一旦发现舞弊行为,要调查清楚,耐心教育,并向学校学生处报告。

每学期结束前一周,教师评定学生的平时成绩交年管办,年管办收齐后转交教学处,完成所有学生的学期综合成绩评定,不合格的学生在下一学年开学前进行补考,备课组在本学期结束前完成补考试卷的出题、教学处完成印制工作。补考不通过的按原始成绩计入综评。

2.努力提高命题质量

所有命题要以《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为依据,要遵循科学、公平、准确、规范的评价原则。命题要事先编好双向细目表,要根据考查目标确定考点覆盖面、题型、分值和难度结构(整卷难度系数一般在0.55~0.70之间),命题要兼顾知识与能力的考查,不出偏题、难题和怪题。试题的参考答案和评分标准要正确、准确,便于操作。要认真校对,杜绝试卷中的错误。形成性考试的命题要特别关注学困生和中等生,要控制试卷难度,通过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让学生获得成功体验,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

3.认真做好阅卷工作

阅卷评分要认真、细致、严谨,公正、公平、合理,按时完成。

阅卷结束后,通过智学网大数据及时做好必要的统计工作,了解学生的答题状况,认真做好试卷分析与成绩分析,从与平行班的比较、试题的正误等角度做好归因分析,寻找教与学两方面存在的问题,不断调整教学思路,改进教学方法。

4.及时做好试卷讲评以及质量分析工作

考试后教师要及时做好试卷讲评工作,以便对教学薄弱环节和存在问题及时进行弥补。试卷讲评可采用面批、小范围辅导与集体评讲相结合的方式,集体讲评应在对学生错误统计的基础上确定讲评重点。同时对学生的卷面和成绩进行科学的分析,找出所教学生的薄弱环节,及时调整教学策略,调整好下一阶段的教学工作。

六、 认真开展课外活动

1.形式多样,内容丰富

教研组和备课组要因地制宜根据学科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课外活动,如各类课后服务、竞赛辅导、学科竞赛、校本选修、学生社团、专题讲座、社会实践、研究性学习等活动等。课外活动内容要丰富多彩,要注意思想性、趣味性、实效性,要重视激发并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

2.组织周密,提高实效

课外活动要有详实的活动方案和计划,要加强对活动的过程管理,确保活动安全,每次活动要作好记录,期末要有总结。教师要安排专门时间,让学生把课外活动的成果展示出来,并给予激励性的评价。

3.师生共进,形成课程

教师应结合自己的业务发展自身的特长,做到一专多能,以利接受学校分配的选修课、研究性学习、社团活动等辅导任务。在组织学生课外活动过程中,教师要通过自身钻研和学习,达到和学生共同成长的目标。教师可通过自编讲义或教材,逐渐积累,形成有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

七、 认真指导学生自学

1.加强学法指导,培养良好习惯

教师要加强学法指导,要指导学生学会制定科学、合理、可行的学习计划,养成良好的作息规律,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主动思考、自主探究的意识和能力。要从培养学生学习习惯入手,指导学生养成认真听讲、积极发言、钻研问题、记好笔记、及时复习、自我总结、合作交流等一系列良好的习惯,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

2.精选假期作业,指导假期学习

教师要精心布置假期作业,指导学生充分利用双休日和假期进行自主学习,做到放假不放学、离校不离教,使学生的学习时空由校内、课内向校外、课外延伸和拓展,努力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设良好的平台。

3.组织学习小组,促进互学互教

教师应发挥班干部和学生骨干的示范带头作用,组织班上学习好的学生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形成互助学习小组,通过这样的互学互教,促进双方共同进步,促进班级良好学习氛围的形成。



苏州市第五中学校

二○二一年二月修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