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在线

党建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党建在线 -> 党建动态 -> 正文

增强党的意识 恪尽兴党之责

信息来源: 发布日期:2010-04-19

增强党的意识 恪尽兴党之责

主讲人:邵景均

◎越是长期执政,越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越是实行 改革开放,共产党员就越要牢固树立党的意识。
◎常怀忧党之心,是新形势下对党员党的意识的新要求。
◎党之兴亡,党员有责。要紧紧抓住党内存在的突出问题,深入研究党组织各方面“尽责”的机制和方法。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强调,要“引导党员、干部增强党的意识”。党的意识是执政党带有根本性的问题,越是长期执政,越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越是实行 改革开放,共产党员就越要牢固树立党的意识,越要与党同心同德。
党的意识,是共产党员对党的性质、宗旨、历史使命,以及党的纲领和任务的自觉认识,是党员政治觉悟和党性的集中体现。共产党员要有党的意识,是对共产党员最起码的要求。增强党的意识,就是要求每个共产党员,无论在什么时候,无论面对怎样严峻的考验,都不能动摇自己的理想信念;无论在哪个岗位和地方,无论从事什么职业,都要时时刻刻记着自己是一个共产党员,都要自觉遵守党的章程和纪律,不折不扣地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自觉在政治上、思想上接受党组织的领导,自觉维护党的威信,坚定不移为党的事业奋斗。具体到实践中,就是要把党的性质、指导思想、根本宗旨、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等,时刻装在心中,体现在行动上。
这是因为,这些“基本”的东西是我们党从胜利走向胜利的法宝。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大地上曾出现了许多政党,“百舸争流”,一决高下。为什么原本只有几十位党员的弱小的中国共产党能够脱颖而出,带领中国人民推翻“三座大山”和国民党的反动统治,成为新中国的执政党?从根本上说,就是因为我们党是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的中国工人阶级先锋队。由于坚持了党的性质和指导思想,我们党才能自觉地顺应历史潮流,实行正确的革命路线和政策,以党的 先进性赢得了人民的支持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处于低潮。在“高天滚滚寒流急”的严峻形势下,为什么我们党依旧得到最广大人民的衷心拥戴,而没有像苏联东欧一些共产党那样丧失政权?根本的原因是我们党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改革开放以来,为什么我国的经济发展突飞猛进,人民生活越来越好,社会长期稳定繁荣?是因为我们党实行了一条适合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基本路线正确,社会基本关系就协调,广大人民就有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也就能够健康地发展。80年多来,党所面临的环境和任务一再变化,为什么党的组织却始终坚强?就是因为党坚持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武装全体党员,不断提高党员的基本素质;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靠基本制度凝聚党。总结党80多年的正反经验,可以清楚地看到:什么时候对这些“基本”坚持得好,党就建设得好,事业就大发展;什么时候背离了这些“基本”,党就会犯错误,党的事业就要走弯路;什么时候党员干部牢牢记住了、时刻遵循了这些“基本”的要求,党员就会成为一个合格的党员,干部就会是一个优秀的干部;什么时候忘记了、违背了这些“基本”要求,就会走向党和人民的对立面。
共产党员是党的主人。具有强烈党的意识的党员,必定是把自己的喜怒哀乐同党的盛衰兴亡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决定》要求“全党必须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常怀忧党之心”,这是新形势下对党员党的意识的新要求。
我们的共和国已经走过了60年的光辉历程。人们从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中,从抗震救灾的伟大胜利中,从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中,从国庆60周年的大阅兵和隆重庆典中,真切地感受到国力的强大和盛世的阳光。在这样一个大好形势下,我们党为什么还要制定一个充满忧患意识的《决定》呢?细读《决定》,就会发现它有一个重要的立论基础:“党的 先进性和党的执政地位都不是一劳永逸、一成不变的,过去先进不等于现在先进,现在先进不等于永远先进;过去拥有不等于现在拥有,现在拥有不等于永远拥有。”基于这样的立论,就不难理解,为了保持党的先进性和党的执政地位,我们不能满足于已有的成绩,不能沉醉于盛世的歌舞升平,必须时刻保持着清醒的头脑。所以,逻辑的要求只能是——增强忧患意识,常怀忧党之心。

当然,今天提出“忧党”的问题不仅仅是“逻辑”的要求,更是现实的需要,是我们党确有堪忧之处。正如《决定》指出的那样,目前党内存在不少不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要求、不符合党的性质和宗旨的问题,主要是:一些党员、干部忽视理论学习、学用脱节,理想信念动摇,对马克思主义信仰不坚定,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缺乏信心;一些党组织贯彻民主集中制不力,有的对中央决策部署执行不认真,有的对党员民主权利保障落实不到位,一些党员干部法治意识、纪律观念淡薄;一些领导班子整体作用发挥不够,推动科学发展、处理复杂问题能力不够,一些地方和部门选人用人公信度不高,跑官要官、买官卖官等问题屡禁不止;一些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不强,有的软弱涣散,有的领域党组织覆盖面不广,部分党员党员意识淡化、先锋模范作用不明显;有些领导干部宗旨意识淡薄,脱离群众、脱离实际,不讲原则、不负责任,言行不一、弄虚作假,铺张浪费、奢靡享乐,极端个人主义突出,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严重;一些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中发生的 腐败案件影响恶劣,一些领域腐败现象易发多发。
古今中外政权更替、政党兴衰的经验一再证明,如果我们对这些问题不警惕、不解决,任其蔓延和泛滥,必然使党走向腐朽、衰败、垮台。苏联东欧共产党不就是这样吗?前车之鉴不能忘。有此远虑,方存近忧。我国古代辩证法就通晓盛衰之变。唐朝“开元盛世”为“安史之乱”埋下祸根;“康乾盛世”也只不过是“落日的辉煌”,从中完全可以找到后来大清王朝衰败的基因;《红楼梦》中大观园里的鼎盛,不也蕴含着“三春去后诸芳尽”的悲惨结局吗?如果我们党不能在事业如日中天的时候及时地“忧党”,切实解决好自身存在的问题,那么总有一天也会面临苏联东欧那些执政党的窘境。可见,忧党之心不可无啊!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党之兴亡,党员有责,党员领导干部担负更大的责任。如何保证广大党员能够恪尽兴党之责?除了坚持不懈地加强党性教育,还需要紧紧围绕党内存在的突出问题,深入研究能够保障各方面“尽责”的机制和方法,全方位地加大党建工作力度。
首先,坚持“从我做起”,进一步树立兴党的责任感。通过广泛的宣传教育和细致的思想工作,使全体党员树立党兴我荣、党衰我耻的观念,尤其要使各级领导干部真正认识到,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是全党的重大政治责任。必须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正视存在的问题,决不能视而不见;出现什么问题就抓紧解决,不能放任不管。
其次,重视制度的作用,健全兴党的责任制。全面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建立健全党建工作长效机制,确保党的建设各项部署落到实处。要特别注意加强 党内民主制度建设。继续完善党代表大会制度和党内选举制度,改进和规范选举程序和投票方式。建立健全代表参与重大决策、参加重要干部推荐和民主评议、列席党委有关会议、联系党员群众等制度和办法。以落实党员知情权、参与权、选举权、 监督权为重点,进一步提高党员对党内事务的参与度,充分发挥党员在党内生活中的主体作用。推进党务公开,健全党内情况通报制度,及时公布党内信息,畅通党内信息上下互通渠道。只有大力发展党内民主,兴党的责任制才能得到真正落实。
再次,实行任务分解,落实兴党的责任人。各级党组织书记要切实履行抓党建第一责任人职责,加强党建工作调查研究,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总结新经验,组织和推进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的党建工作。应把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和 反腐倡廉建设的任务进行层层分解,把责任落实到具体的组织和个人,确保党的每一级组织、每一个干部和每一个党员都有具体而明确的兴党职责。
最后,严肃纪律,加强兴党责任的检查与追究。完善党建工作考核综合评价体系,加强分类指导、统筹协调、监督检查。对于那些违反党的纪律的人,对于那些严重失职的人,对于那些应尽而没有尽到兴党责任的人,都必须严格执行纪律,进行责任追究,绝不能奉行好人主义,姑息养奸。
思考题:
1.共产党员如何在实践中增强党的意识?
2.怎样使党的各级组织能够恪尽兴党之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