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在线

党建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党建在线 -> 党建动态 -> 正文

规划蓝图 聚焦民生 期盼幸福——2011年全国两会精神学习提纲(一)

信息来源: 发布日期:2011-03-30

一、2011两会概况

【全国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

·时间: 2011年3月3日 -13日,会期11天。

·议程:听取和审议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所作的全国政协常委会的工作报告。委员们列席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听取并讨论政府工作报告、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和其他报告等。

【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

·时间: 2011年3月5日 上午 开幕, 3月14日 闭幕,会期10天。

·议程: 听取和审议政府工作报告;审查和批准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审查和批准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批准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审查和批准2010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与2011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的报告,批准2011年中央预算;听取和审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听取和审议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听取和审议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

两会召开的背景:

【政治背景】

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新世纪第二个十年开启之年,也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

2011年我们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中共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再接再厉、锐意进取,为实现“十二五”规划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厚重的基础。

【经济背景】

刚过去的“十一五”,中国GDP增长速度年均超过10%,其中2010年增速为10.3%,达到397983亿元,中国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2011年作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十二五”计划的开启年,正处于国际金融危机之后全球经济结构重构的关键时期,是一个挑战与机遇并存的关键时期,也是中国确保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一年。

【社会背景】

优质教育、医疗资源总量不足、分布不均;物价上涨压力加大,部分城市房价涨幅过高;违法征地拆迁等引发的社会矛盾增多;食品安全问题比较突出;一些领域腐败现象严重等,都是2011年亟待解决的民生问题。

特点:谋划十二五蓝图,落实科学发展观,保障和改善民生

意义:

——全面总结了我国“十一五”发展的巨大成就和宝贵经验,系统部署今年的各项工作,为“十二五”开好局、起好步,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科学描绘了“十二五”发展的宏伟蓝图,引领中国未来五年发展新路向。

——庄严宣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标志在中国综合模式不断崛起、中国道路不断延伸的辉煌进程中,又形成了中国法治模式。

——深度诠释中国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把保障民生作为十二五规划重点,更鲜明宣告和平外交原则,把转变发展方式作为全局性任务。

——最大限度保障民生、凝聚民心,汇集民智,标志改革开放将从“部分先富”向“共同富裕”转变,宣告“为民谋幸福”的国家天职。

——内容丰富、成效显著、意义重大,是一次民主、团结、求实、奋进的大会。

二、政府工作报告

(一)回顾“十一五”成就

温家宝在报告中指出,“十一五”时期是我国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的五年。面对国内外复杂形势和一系列重大风险挑战,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国家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

GDP:“十一五”国内生产总值达到39.8万亿元

三农:中央财政“三农”投入累计近3万亿元

民生:努力让民老有所养、病有所医、住有所居

教育:全面实现城乡免费义务教育

收入:“十一五”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9.7%

经济: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基础设施建设明显加快

成就:5年来政府工作成就来之不易,有理由自豪

解读:“十一五”回顾中的教育

温家宝在报告中指出,五年来,政府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
      温家宝介绍,制定和实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五年全国财政教育支       出累计4.45万亿元,年均增长22.4%。全面实现城乡免费义务教育,所有适龄儿童都能 “不花钱、有学上”。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绩效工资制度全面实施。中等职业教育对农村经济困难家庭、城市低收入家庭和涉农农业的学生实行免费。
      加快实施国家助学制度,财政投入从2006年的18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306亿元,覆盖面从高等学校扩大到中等职业学校和普通高中,共资助学生2130万名,还为1200多万名义务教育寄宿生提供生活补助。加快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和职业教育基础设施建设。
      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和水平,增强高校创新能力。制定并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中央财政科技投入6197亿元,年均增长22.7%,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

(二)“十二五”规划新蓝图

1.“十二五”的主要目标

我们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适应国内外形势新变化,顺应各族人民过上更好生活新期待,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深化改革开放,保障和改善民生,巩固和扩大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成果,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 

2. “十二五”期间要推动经济发展再上新台阶

今后五年,我国经济增长预期目标是在明显提高质量和效益的基础上年均增长7%。按2010年价格计算,2015年国内生产总值将超过55万亿元。

3. “十二五”期间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调整经济结构

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改造提升制造业,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服务业增加值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提高4个百分点;推进城镇化,城镇化率从47.5%提高到51.5%,不断提升城镇化的质量和水平;继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夯实经济社会发展基础;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深入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和主体功能区战略,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4.“十二五”期间要大力发展社会事业

坚持优先发展教育,稳步提升全民受教育程度。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和支持政策,推进重大科学技术突破。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到2.2%,促进科技成果更好地转化为生产力。加强人才培养,努力造就规模宏大的高素质人才队伍。大力加强文化建设,推动文化改革发展实现新跨越,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健全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加快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创新社会管理体制机制,加强社会管理的相关法律、体制、能力建设,确保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稳定。

 5.“十二五”期间要扎实推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

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加强资源节约和管理,提高资源保障能力,加大耕地保护、环境保护力度,加强生态建设和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全面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切实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大江大河重要支流、湖泊和中小河流治理,明显提高基本农田灌溉、水资源有效利用水平和防洪能力。

6.“十二五”期间要全面改善人民生活

坚持把增加就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目标,为全体劳动者创造公平的就业机会,五年城镇新增就业4500万人。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加快形成合理的收入分配格局。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实际增长超过7%。提高扶贫标准,减少贫困人口。加快完善社会保障制度,进一步提高保障水平。城乡基本养老、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实现全覆盖,提高并稳定城乡三项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政策范围内的医保基金支付水平提高到70%以上,全国城镇保障性住房覆盖面达到20%左右。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逐步完善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人均预期寿命提高1岁。

 7.“十二五”期间要全面深化改革开放

更加重视改革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大力推进经济体制改革,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加快推进文化体制、社会体制改革,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完善社会主义法制,使上层建筑更加适应经济基础发展变化,为科学发展提供有力保障。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营造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的体制环境。加快财税金融体制改革,积极构建有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财税体制,构建组织多元、服务高效、监管审慎、风险可控的金融体系。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和环保收费改革,建立健全能够灵活反映市场供求关系、资源稀缺程度和环境损害成本的资源性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实施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培育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新优势,进一步形成互利共赢的开放新格局。 

 8.“十二五”期间要不断加强政府自身改革建设

政府的一切权力都是人民赋予的,必须对人民负责,为人民谋利益,接受人民监督;必须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人民依法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必须坚持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强维护群众利益的法规建设,推进依法行政;必须实行科学、民主决策,建立健全决策、执行、监督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运行机制,确保权力正确行使;必须从制度上改变权力过分集中而又得不到制约的状况,坚决惩治和预防腐败;必须保障人民的民主权力和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解读】“十二五”中关于教育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保障公民依法享有受教育的权利,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按照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要求,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

1. 统筹发展各级各类教育    

2. 大力促进教育公平

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统筹规划学校布局,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实行县(市)域内城乡中小学教师编制和工资待遇同一标准,以及教师和校长交流制度。取消义务教育阶段重点校和重点班。

3.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坚持德育为先、能力为重,改革教学内容、方法和评价制度,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建立国家义务教育质量基本标准和监测制度,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全面实施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克服应试教育倾向。

4. 深化教育体制改革

改进考试招生办法,逐步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制度。加快建设现代学校制度,推进政校分开、管办分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