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传承吴文化的悠久历史,传播泰伯精神,苏州市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苏州市教育局、苏州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联合举办了2018年苏州市青少年“传承泰伯文化”主题教育活动征文比赛。
一等奖
彭语馨
二等奖
王帆
三等奖
陈威 陈爱谓
优秀奖
孙彬 丁琪琦 严钱骏 邓敏行 姚晶菁
下面,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一等奖获得者:文艺女生——彭语馨同学和她的《桥》。
文艺女生 彭语馨
我是来自苏州五中高一(3)班的彭语馨。从儿时接触《论语》开始,我的生活,似乎就与中国传统文化难以分开了。一直很喜欢文与史,喜欢那些旧时的风花雪月,山河壮烈。在闲暇课余时间,我经常阅读《三国演义》、《战国策》、《史记》等文学,历史类书籍,并且自己组织古风社团活动,弘扬优秀的华夏传统。今人不见古时月。在文化复兴这条道路上还有很远,很长的路要走,而我,也会不断学习,不断进步,不断提升自己,不断做到更好。(节选)
三千年前,钟灵毓秀的东吴之地还是蛮荒一片,泰伯让出了本应以嫡长子身份坐拥的天下,来到这里,在这里建立勾吴国,他把礼让的精神连同巧夺天工的青铜一同带到这里,使这精神与土地联系在一起,代代相传,生生不息。因为有了他对吴地万民的教化,也许礼让,不应当说学习,而应当是一种习惯,在生活里,在身后与前方。礼让有大有小,泰伯所让的,是王位,是大义,是高风亮节。可俗语说先小后大,欲成大让,先行小让。作为他后人的我们,在生活里,需行小让的场合,的确也无处不有。
我站在桥顶看远方的景,而桥的那一边,车与车,正你推我搡。红绿灯变换之间,交警费力地指挥交通。桥下芳草青青,却不时传来几声因互不相让而发出的争吵。流水轻拍着岸堤,似乎是泰伯那温和而凝重的浅笑。这不正是行“礼让”的场合?明明互相宽容就可减去的争吵,却因无礼且不让而愈发激烈。远处的高楼似风中的旗帜,突然感叹起我们总是在不断前进的途中,不断丢失。
从桥顶走向另一边的路上,不禁忆起了几个月前在另一篇文章里写过的这样一句话“唯有重拾过去,才能面对更好的未来。”破碎的过去,只会让文化永远湮没在历史的漫漫长河中。
青山未老,日暮月升,像是先辈仍然灼热的目光。礼让,仁义,不论是现在还是将来,都将一路传承下去。因为如今的你站在这里,你目光所及的地方,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华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