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新闻中心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正文

我校骨干教师提升研修班开班啦!

信息来源: 发布日期:2019-07-08

 

 

201972日,在柯勤校长的带领下,我校骨干教师齐赴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参加了为期三天的提升研修班学习。

简短的开班仪式后,来自华东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所的沈伟副教授给我们带来一场名为《如何成为一名持续发展的教师:国际经验与本土探索》的报告。

一开始,沈教授抛出的“教师是谁”的问题就引发了大家激烈的讨论。然后,沈教授通过澳大利亚等国教师发展路径的对比研究,结合具体实例,深入分析了从新教师到成熟教师再到领导型教师的发展过程,指出教师发展应是主动的、基于自我认同的,要加深对学生的理解,为“学”而教,教师要成为反思型实践者,多反思——从“行动中反思”到“对行动的反思”,多合作——从“工作群体”转变为“工作团队”,进而成为有助于学生发展、同侪进步的领导者。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系朱益明教授从新形势(教育要求)、新人群(学生发展)、新对策(学校发展)三个方面向我们阐释了新形势下普通高中改革的相关问题。他的讲座特别接地气,高屋建瓴又深入浅出,强调立德树人是根本任务,带领着大家一步步去思考社会需要什么人才、学生需要什么、学校要培养什么样的学生、我们要成为怎样的教师……

 

今年4月,江苏省江苏新高考方案正式向社会公布,新高考科目采用“3+1+2”模式,而高校将依据统一高考成绩以及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高中阶段综合素质评价,以“院校专业组”为一个招生单位,按专业(类)进行录取。2018年入学的高一学生正是新高考方案的第一批考生,所以这一年在高一教学的教师和班主任可以说都是“摸着石头过河”。华东师范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教授、华东师范大学考试与评价研究院韩映雄副院长的报告《升级能力芯片,成为有硬核的DEI型教师》,正好解答了我们心中的种种疑惑。

 

三天的培训学习,除了聆听专家讲座,全体教师还参观了中国科学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研究员们带领老师们进行了蛋白质提取和鉴定的实验。老师们分小组进行实验,成功地提取出了牛奶中的酪蛋白,并进行了鉴定。

  

今年年初,我校就与冷泉港亚洲DNA学习中心签订合作协议,半年来学校生物组教师已经全部完成了冷泉港教师培训项目的相关活动,高一学生也分批次进行了实验操作和探索研究活动。而此次的巴斯德研究所一行,让我校更多的教师了解了病原微生物基本生命活动规律、重大传染性疾病的致病机制等内容,探究生命奥秘。

 

【教师感悟】

新高考改革,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本,让学生站在人生规划的角度上,思考自己未来需要走什么样的道路。而且,新形势下的大学入学,除了学业成绩,平时参与社团、研究性学习、社会实践等等活动的经历和感悟也十分重要。所以,作为教师,也要及时改变自己的观念。

这次的培训感触最深的一点就是朱教授提到的学生需要什么,是尊重、倾听、理解、支持、鼓励。所以我特别认同我校心理老师陈老师发言时所说的教师是观察者、倾听者、提问者,我还要再加上:引导者、陪伴者。

——姚天虬老师